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陆新娘”教育机构是为移居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男性开拓民,以培养、调配配偶而设立的机构。以上机制设置也包括了女子拓殖讲习会、女子拓殖训练所,以及在伪满洲政权设立的开拓女塾。本文立论于“大陆新娘”教育机构的设立、运营、发展变化状况,并使用相关史实、宣传物和“大陆新娘”们的证言加以整合。通过以上资料提出“大陆新娘”教育机构的实质是通过动员女性,以侵略大陆为目标实施思想教育的机构。本文同时也分析了在“大陆新娘”教育推行过程中,该机构所体现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妇女动员的特征。日俄战争后,日本逐渐开始向中国东北移民。关东军以因“昭和恐慌”为借口,在中国东北地区大肆推进农村男性的大量移民政策,并由此揭开了日本武装移民的侵略的序幕,此后招募当地开拓团员配偶者的“大陆新娘”政策徐徐展开。“大陆新娘”政策旨在稳定男性移民团员的情绪,使其能够永久定居开辟地,以此稳步推进移民工作。20世纪30年代开始后,随着日本侵华的战况恶化,日本国内移民的招募工作步履维艰。但是日本当局却对严峻的后方局势视而不见,毅然通过“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2期)。逐渐伪满洲政权移民计划说服力丧失,“大陆新娘”政策也只能以刻板的国家意识形态宣传、动员大众的方式展开。在“满洲移民”政策初期,女性自愿参加伪满洲政权结婚移民计划的寥寥无几。移民募集府县和民间团体为了满足未婚男性的需求,以启蒙教育的名义大肆宣传“大陆新娘”政策。然而在教育结业后,许多妇女却以家庭反对为由,撤销了前往中国东北地区的结婚移民先约,因此新娘外派宣传并未收立竿见影之效。为建构行之有效的动员体系,拓务省联合了零星设立的教育机构,重新整顿项目关系以期形成高效的招募系统。此外,“新娘”教育的对象范围也从未婚女性扩大到已婚女性。这在日本女性内部中形成了走进中国东北地区的潮流,吸引了众多女性移民到中国东北。另外,关东军还向伪满洲政权提议在当地设立“满洲开拓女塾“,以此作为女性配偶的训练场所。不限于日本男性移民的准新娘,想移民中国东北地区的女性也可以进入开拓女塾。此举是为了减少公众对“新娘”那个词的反感,使移民政策更易获得女性本人的认同感和家属允许。对女性移民策划的效率低下而感到担忧的日本政府对关东军的此项计划表现出了消极立场。但1940年试办的“安拜开拓女塾”却收到了很大效果,入塾的大部分女性都与“满洲移民”团员成功配对结婚。随着“新娘”数量增加,中国东北地区的教育核心已从日本女子拓殖讲习会、女子拓殖训练所转移到了伪满洲政权的开拓女塾。为确保妇女动员的顺利进行,日本和伪满洲政权的“大陆新娘”教育机构施行了特殊教育。其实质是为了强调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女性作用,并不是对移民生活有用的技术。女子拓殖指导者们也积极利用日本女性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幻想,开展了结婚移民者招募宣传活动。尤为特别的是,“满洲开拓女塾”在学员招募的过程中却隐瞒了结业后结婚的条件,重点聚焦在支持贫农出身的女性学习、参与社会的宣传环节上。基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对“满洲移民”实际的刻意模糊,在大规模媒体宣传于教育洗脑的作用下,“大陆新娘”群体为求知所吸引,前往中国东北地区,被迫扮演了满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推行所需的女性诉求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