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我国陆上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的含油气大区,其中分布有众多的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和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青藏高原东部囊谦-昌都地区有良好的油气显示,然而其资源潜力尚不明晰。本文旨在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手段,以该地区的烃源岩层位为研究主要对象,剖析其形成的沉积演化背景,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而确定其油气资源潜力,填补这一地区的空白。在区调资料和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考察对潜在的烃源岩层进行了剖面测量,并系统的采集了烃源岩样品。分析其沉积相并阐述了盆地从晚二叠至新生代的多阶段演化的过程,发现期间经历的多期次的海进海退对黑色页岩的发育和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采集的样品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烃源岩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烃源岩评价。其结果是:妥坝组总有机碳含量最高,夺盖拉组和阿堵拉组次之,根据标准属于好-中等烃源岩的范围;镜检和干酪根元素分析显示各组的主要有机质类型为倾向于生气的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则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镜质体反射率显示烃源岩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处于高成熟-过成熟度阶段。囊谦盆地贡觉组油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达到5.22%,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或Ⅱ1型,烃源岩母质来源以藻类等水生生物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不高,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揭示了囊谦盆地贡觉组油页岩是在缺氧还原性有较高盐度的环境中沉积,推测为一相对封闭的盐湖环境。基于昌都盆地内妥坝组、夺盖拉组和阿堵拉组黑色页岩分布广泛且有效厚度大、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认为具备了页岩气所需的基本条件。等温吸附实验揭示岩石样品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矿物组成也有利于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力压裂。因此,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是昌都盆地未来研究目标和方向。最后在确定了页岩气评价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采用概率体积法对昌都盆地的页岩气资源量进行了初步计算,得出妥坝组、阿堵拉组、夺盖拉组P50总地质资源量为136.74×10~8m~3,可采资源量为17.51×10~8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