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制度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认为,政府与市场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并在合理的体制中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政府的作用是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即在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资源配置、收人分配和经济稳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弥补市场功能的不足。本文遵循经济治理的分析框架,以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房地产市场治理的深层次矛盾。与欧美诸国相比,中国房地产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房地市场中国家和政府长期以来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从市场的挖掘、培育到形成和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进程中。因此,中国房地产业治理的研究不可能抛开这一重要因素,而单纯从市场运行的经济方面来企图探讨问题的实质。本文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治理中,不仅要注意市场供需把握的准确性和调控工具的针对性,更应该关注导致调控失灵的制度性根源。只有打破制度约束,完善制度设计才有可能跳出调控失灵的怪圈。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房地产业的调控困境问题可以说是如何更良性地解放社会与释放市场力量,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一种开放性的社会秩序组织形式。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治理,要积极探索更适合市场经济形式的财政税收体制,以促进地方政府理性行为的形成。同时,要加强交通、保障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治理好民生问题,以应对市场治理过程中来自非经济领域和政治制度领域的外围压力。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一是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变迁和市场秩序的研究,在梳理中国房地产市场变迁的基础上,剖析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现状,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治理的目标。二是基于“国家-政府-市场”的关系脉络和理论路径,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依据,形塑中国房地产市场治理的总体结构。三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利用相关面板数据资料,通过模型构建展示房地产市场治理中政府和企业具体角色,并进一步分析了购房者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对房地产市场的主体性建构。四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治理中深层矛盾的分析,即中央政府和以地方政府为首的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本文是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房地产市场治理问题的一个尝试,受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本文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一是由于中国特殊国情,笔者无法对房地产市场展开参与式调查,对房地产市场治理结构中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也l仅能通过政策框架、统计数据和媒体叙事来展开分析,致使研究结论存在主观臆断的可能性。二是关于宏观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由于目前统计制度的缺陷,导致国内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和信息失真,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国内房地产市场面板数据统计口径未能充分与国际接轨,致使研究结果也无法与国外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