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开始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但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仍然被忽视。 本研究利用了云南和河北两省两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共385名0-3岁婴幼儿的调查数据,旨在全面了解样本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调研中使用贝利测试、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和年龄与发育进程:社交情绪问卷(ASQ∶SE)获得婴幼儿早期发展状况的信息,利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获得照养人心理状态的信息,通过家庭环境调查(FCI)收集家庭环境方面的信息,使用养育行为和家庭调整量表(PAFAS)获得家庭养育质量的信息。数据分析中使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了解婴幼儿早期发展、照养人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家庭养育质量的状况;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厘清照养人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家庭养育质量的相关变量与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相关关系,为改善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提高我国贫困农村的人力资本质量提供政策依据。 此次研究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贝利测试的结果看,在跟踪调研中有四成以上的样本婴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方面至少有一个方面存在发育迟缓的状况;从ASQ的评估结果看,四分之一以上(25.71%)的婴幼儿在沟通、精细运动、粗大运动、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五个能区中至少一个能区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根据ASQ∶SE的调查结果,在2016年的跟踪调研中有一半以上(51.43%)的样本婴幼儿存在社交-情绪发育迟缓的问题。另外,根据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的调查结果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照养人的心理状态整体上处于正常水平;根据家庭环境调查问卷(FCI)的调查结果,样本婴幼儿家庭玩具种类和玩具来源较丰富,但是照养人在养育过程中和婴幼儿互动的游戏活动频率较低;根据养育行为和家庭调整量表(PAFAS)的调查结果,样本婴幼儿家庭的养育行为模块得分较低,具体而言,样本婴幼儿照养人在养育过程中行为一致性较差,倾向于过多使用暴力行为。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照养人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家庭养育质量的相关变量与样本婴幼儿早期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中以单因素分析为基础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中,在控制了2015年的相应能力得分的同时控制了月龄、性别、民族等婴幼儿个人特征变量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等母亲特征变量和家庭经济变量。结果显示,一些因素与婴幼儿贝利测试得分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丰富的玩具种类、多样性的玩具来源、游戏活动、积极和鼓励性养育行为、照养人适应性调整、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和合作养育;照养人抑郁状态和暴力的养育行为与婴幼儿贝利测试得分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同时,本研究也发现了ASQ与ASQ∶SE评估得分的影响因素:照养人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状态以及暴力的养育行为会抑制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家庭中大人读的书、家庭中的杂志或报纸、丰富的玩具种类、多样性的玩具来源、游戏活动种类、照养人养育行为一致性、积极和鼓励性养育行为、良好的亲子关系、照养人的适应性调整能力、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和合作养育能力会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贫困农村地区的婴幼儿早期发展亟待关注,照养人心理状态、家庭环境以及家庭养育质量显著影响着这些地区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应当在宣传早期发展的基础上,提供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引导照养人改变传统的照养方式;其次,加大婴幼儿阶段教育的资金投入,增加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人才和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投入;然后,改善贫困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提供;最后,联合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早期发展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