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补体成分3(The third complement component,C3)是补体系统的所有成分中的核心成分,并在三种补体激活途径中起着核心作用。肾脏是补体异常激活最脆弱的器官,目前已发现补体异常激活在多种肾小球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补体C3作为补体系统中含量最高且最重要的补体成分,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在儿童中,肾小球内以补体C3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即肾穿免疫荧光下补体C3沉积强度大于其它沉积强度1+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为C3肾小球病(C3 glomerulopathy,C3G)和单纯补体C3沉积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isolated C3 deposition,C3-PIGN),两者有着相同的免疫荧光表现,但治疗方式及预后却不同。本研究以肾组织补体C3沉积为研究点,旨在:(1)探讨在肾小球内以补体C3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C3肾小球病的发病情况;(2)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C3G与C3-PIGN、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之间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改变方面有无异同。方法:(1)选择2002年01月至201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行肾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2)选择上述研究对象中C3G的患儿、C3-PIGN的患儿、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的患儿进一步研究。记录整理患儿入院时的年龄、体重、性别、活检前病程、住院时间;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的临床表现,包括是否发生水肿、胸腹腔积液、高血压、肉眼及镜下血尿、蛋白尿;入院第一次的血生化及体液免疫、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液蛋白酶谱以及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共统计了 894例患儿,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456例(51.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438例(49.0%)。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球内以补体C3沉积为主的患儿有35例(7.7%),其中C3G 15例(3.3%),C3-PIGN 8例,其它12例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孤立性蛋白尿2例,孤立性血尿1例。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17例。(2)C3G与C3-PIGN患儿在临床表现方面比较无差异。C3G患儿血清补体C4高于C3-PIGN患儿,但C3G的甘油三酯小于C3-PIGN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12)。光镜下,C3G患儿出现肾小管见RBC管型所占比例高于C3-PIGN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3)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17例中,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病综合征5例,孤立性血尿11例。与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患儿比较,C3G患儿肾穿活检前病程更短,住院时间更长,出现水肿、高血压、肉眼血尿、蛋白尿及AKI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C3G患儿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IgA、血清IgG、血清IgA/C3、尿IgG/尿Cr、尿TRF/尿Cr、尿Alb/尿Cr、尿α1-MG/尿Cr及尿NAG/尿Cr均较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患儿高,血清补体C3、血清C3/C4较低,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肾脏病理改变方面,C3G患儿以急性病变为主,毛细血管袢塌陷、闭塞、肾小管见RBC管型、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肾小管损伤发生比例较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组患儿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纳入研究的共894例肾穿患儿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共456例(51.0%),肾小球内以补体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占7.7%,其中C3G发病率为3.3%。2.C3G与C3-PIGN患儿在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无差异,但由于两者预后截然不同,因此对于临床中肾小球内以补体C3沉积为主的患儿应定期密切随访,避免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以期提高C3G患儿的生存率。3.与补体C3沉积于肾小球的疾病类型不同,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疾病以孤立性血尿(64.7%)和肾病综合征(29.4%)为主。4.与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患儿比较,C3G患儿出现水肿、高血压、肉眼血尿、蛋白尿及AKI比例较高,且在肾脏病理改变中更易出现毛细血管袢塌陷、闭塞、肾小管见RBC管型、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肾小管损伤,补体C3沉积于肾小球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均较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严重,但单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管中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背景与目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尽管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是IgAN的标志,但在系膜中补体C3沉积也常见。有研究表明补体C3沉积于肾小球系膜是成人IgA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儿童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之一。与IgAN免疫荧光下沉积物相同,HSPN肾小球系膜区也可见IgA显著沉积,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及临床过程。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对儿童IgAN、HSPN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有无影响以及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是否是引起两者不同临床过程的原因有待商榷。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在IgAN、HSPN患儿中的意义。方法:(1)2002年01月至201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行肾穿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2)选择上述研究对象中诊断为IgAN、HSPN的患儿进行进一步研究。记录整理患儿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同“摘要(一)”。(3)根据肾穿免疫荧光下肾小球内补体C3是否沉积将IgAN分为补体C3沉积阳性组、补体C3沉积阴性组;将HSPN分为补体C3沉积阳性组、补体C3沉积阴性组。结果:(1)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球内以IgA沉积为主的104例患儿均诊断为IgAN。其中补体C3沉积阳性组65例,占62.5%。补体C3沉积阳性组患儿免疫荧光下肾小球内IgG沉积高于补体C3沉积阴性组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肾脏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纳入本研究的274例HSPN中,补体C3沉积阳性组84例,占30.7%。补体C3阳性沉积组患儿住院时间较补体C3沉积阴性组患儿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与补体C3沉积阴性组患儿比较,补体C3沉积阳性组患儿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IgA、血清IgA/C3、尿IgG/尿Cr、尿TRF/尿Cr、尿Alb/尿Cr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脏病理改变中,光镜下补体C3沉积阳性组患儿肾小管肿胀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比例高于补体C3沉积阴性组患儿,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8)。免疫荧光下补体C3沉积阳性组患儿肾小球内IgA沉积、IgM沉积、IgG沉积、C1q沉积比例均高于补体C3沉积阴性的HSPN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纳入研究的104例IgAN中,补体C3沉积阳性者有65例(62.5%);274例HSPN患儿中补体C3沉积阳性者有84例(30.7%),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IgAN与HSPN患儿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改变比较均有差异。与它们比较结果不同的是:1、补体C3沉积阳性的HSPN患儿球囊粘连球周纤维化及慢性病变比例高于补体C3沉积阳性的IgAN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35)。但补体C3沉积阳性的IgAN与HSPN患儿在住院时间,临床表现:胸腹腔积液、镜下血尿、大量蛋白尿、AKI;实验室检查:血清补体C4、血清IgG、尿蛋白定量、尿IgG/尿Cr、尿α1-MG/尿Cr;肾脏病理改变:重度系膜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急性病变、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IF/IA;免疫荧光下肾小球内IgA沉积、IgG沉积比较差异无意义。2、补体C3沉积阴性的IgAN肾穿活检前病程较HSPN患儿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与补体C3阴性的HSPN患儿相比,补体C3阴性IgAN易出现蛋白尿,尿TRF/尿Cr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1)。但补体C3沉积阴性的IgAN与HSPN患儿在临床表现:胸腹腔积液、AKI;实验室检查:血肌酐、血清IgG、尿蛋白定量、尿IgG/尿Cr、尿α1-MG/尿Cr、尿NAG/尿Cr;肾脏病理改变:肾小球纤维硬化、GS;免疫荧光下肾小球内IgA沉积、Fib沉积比较无意义。结论:1.在儿童IgAN中,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阳性患儿与补体C3沉积阴性患儿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改变方面无明显差别。2.在儿童HSPN中,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阳性的HSPN患儿尿IgG/尿Cr、尿TRF/尿Cr、尿Alb/尿Cr值及肾脏病理改变中出现肾小管肿胀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的比例较补体C3阴性的HSPN患儿高;提示与补体C3沉积阴性的患儿相比,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阳性的HSPN患儿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均较重。3.儿童IgAN中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阳性者比例高于HSPN;但肾小球内补体C3沉积对HSPN的临床、病理改变影响可能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