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人工真皮是一种非细胞双层板样、具有生物特性的可替代皮肤组织的膜样结构。该结构内层由胶原及6-硫酸软骨素组成,表面被临时的硅胶树脂表皮替代物覆盖。内层结构允许成纤维样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迁徙,以及毛细血管长入至表层,从而为达到皮肤的再生提供了一定的生物条件。起初,人工真皮应用于威胁生命的三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人工真皮有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形状可供临床医生选择,此外还有表层覆以或没有覆以硅胶树脂表皮替代物的两种类型。对于没有硅树脂表皮替代物的人工真皮可以直接在创面上进行移植。人工真皮可以使新皮闭合创面,并且减少迁徙的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这样可以减少人工真皮下的表浅组织与其下的关节,肌腱,神经的粘连。人工真皮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烧伤,肿瘤切除,脱套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治疗,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人工真皮治疗手外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得出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2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外伤患者,清创后一期给予人工真皮覆盖闭合创面,术后2~3周创面上形成粉红色的类真皮样组织,其中合并骨及肌腱外露的创面均被覆盖,去除人工真皮硅胶膜后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部分创面未行自体皮移植手术,创面自然上皮化。该项研究得到了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并通过。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得知此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且签字同意参加该项研究。2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35.2岁(16岁~59岁)。 人工真皮根据手外伤导致的皮肤创面缺损的形状及面积进行相应的裁剪。创面皮肤缺损面积为2.0cm ×1.5 cm~9.0cm ×6.5cm。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出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治疗效果依据Vancouver Scar Scale (VSS ) 以及Hand Score进行评估。 结果:25例患者中,人工真皮在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未出现感染,血肿,出血等并发症。17例患者的人工真皮达到100%与周围组织长入,最终融合。6例患者的人工真皮有2%~5%面积未与周围组织融合,2例患者的人工真皮仍有5%~10%面积未与周围组织融合。本组创面均愈合良好,20例创面待新生的真皮样组织生长良好后,创面植皮修复;5例创面自行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为损伤原因、缺损面积、损伤是否合并骨及肌腱外露,创面及周围的血运情况。 结论: 采用人工真皮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对于伴骨及肌腱外露的手外伤患者。其优势为:1.三维网状支架样结构有利于诱导类真皮样组织生长发育,对合并有骨及肌腱外露的复杂创面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2.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风险小,易推广;3.由于二期手术仅需自身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减少了皮瓣的应用,对供区创伤明显减轻;4.术后愈合创面质地柔韧有弹性,耐磨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外观不臃肿,感觉及功能有较好的恢复;5.术后无需特殊护理,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采用人工真皮治疗手外伤皮肤缺损同时具有一定局限性:1.人工真皮植入术后2~3周,创面上形成粉红色的类真皮样组织,二期手术需行自体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进而延长了在院治疗时间,同时对皮片供区造成新的损伤;2.人工真皮本身无抗感染能力,术中应彻底清创、严密止血,术后须密切观察,彻底引流,以防感染;3.较高的医疗费用是人工真皮移植物的另一个明显局限性,其费用与需要的大小尺寸有关;4.尽管我们认为皮肤移植物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以及功能恢复,但是由于某些单位的相关医疗伦理要求,采用人工真皮移植物可能受到限制进而难以开展相关的临床治疗。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损伤类型。脱套伤治疗效果最差,碾压伤次之,挫擦伤效果较好,而切割伤效果最好;2.损伤面积。损伤面积越大,相对治疗效果越差,而损伤面积越小,治疗效果越好。3. 损伤是否合并骨及肌腱外露。合并骨及肌腱外露治疗效果差,无骨及肌腱外露效果好;4. 创面及周围的血运情况。创面基底及周围血运差治疗效果差,而血运良好者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