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历史画卷,早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延安时,无论是当时的照片还是录影,宝塔山下的延河及汾川河河谷,都是行洪、行军、练兵的地带。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原来行洪、行军、练兵的地带已被高楼大厦挤占,河道变得愈来愈狭窄。那么不禁引起反思,如果遇到极端气候,发生特大型山洪泥石流,延安市会不会受灾?灾害的风险有多大?如何应对和减缓灾害风险?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历史上就是一个滑坡、崩塌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地区,例如:1977年7月6日延河发生特大洪水,延安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为7200m~3/s,造成134人死亡,倒塌房屋4132间,冲毁农田6.5万亩,冲毁库坝200多座;1994年8月3日晚至4日凌晨,延安地区突降暴雨,延安站洪水流量达到了3000m~3/s造成17.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3人,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1]。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城市爆炸式发展的影响,延安市预防山洪泥石流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预防山洪泥石流灾害已经成为延安市重要、迫切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风险管理、监测预警等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市市区为研究区域,以山洪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搜集、水文分析、遥感解译、现场核实调查等方法进行了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并提出应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减缓对策。主要研究成果和认识如下:1.通过水文频率计算、淹没分析等方法,完成了延河干流延大新区至罗家坪、西川河小砭沟桥至石佛沟汇合口,南川河燕沟至交汇处,杜甫川桥到互通桥汇合口处等多处全长近15km的延安主城区河道的计算,研究不同频率洪水的山洪泥石流洪峰流量和淹没范围,阐明山洪泥石流灾害出现的频率,揭示了延安主城区河道危险性区划范围。2.根据城区规划建设资料,采用遥感解译、现场核实调查等方法,分析人口、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等分布状况,阐明各类承灾体的易损性和时空概率,揭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性。3.借助ArcGIS分类统计与制图功能,分析每一个单元格风险概率,阐明每一个单元格不同频率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并针对其风险的大小,提出应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减缓对策。4.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可知,风险区总面积为6.69km~2,高风险区面积0.13km~2,占总面积的1.8%;较高风险区面积1.77km~2,占总面积的25.4%;中风险区面积1.36km~2,占总面积的19.5%;较低风险区面积2.42km~2,占总面积的34.8%;低风险区面积1.29km~2,占总面积的18.5%。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制定延安市防洪减灾规划,提供洪水灾害减灾措施,为黄土高原其它城镇山洪泥石流灾害探索和总结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