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同时分别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本证和标证的分布规律以及25羟维生素D3与本病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本病的中医证型辨证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病房T2DM患者共357例,严格按照排除标准排除病例共48例,最终纳入309例。根据HUA诊断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其中T2DM组250例,T2DM合并HUA组59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禁食8小时以上收集空腹血清,分别检测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尿尿酸、尿肌酐、尿微量蛋白/尿肌酐、尿蛋白定量、25羟维生素D3。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根据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根据血尿酸、血肌酐、尿酸、尿肌酐计算尿酸排泄分数,根据血肌酐、年龄、性别等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25羟维生素D3及其他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分析SU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5羟维生素D3与T2DM合并HUA的关系。再分别对T2DM组和T2DM合并HUA组的中医本证和标证分别进行统计,研究两组中本证和标证的分布规律,探讨25(OH)D3分别与本证和标证的相关性,以及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各证型的影响因素。结果:(1)T2DM合并HUA组25(OH)D3、年龄、尿酸排泄分数明显低于T2DM组(P<0.05),而糖尿病病程、腰围、BMI、SUA、FCP、ACR、24HUUA 高于 T2DM 组(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尿酸与腰围、BMI、FCP、ACR、UTP、24hUUA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呈负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性别、年龄、eGFR呈独立负相关,与腰围、BMI、FCP、ACR、UTP呈独立正相关;(3)以是否合并HUA为因变量,以25(OH)D3及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中、以及随着病程、腰围、BMI、ACR的增加,T2DM合并HUA的患病风险增加(P<0.05),而随着年龄、H0MA-IR、25(OH)D3、eGFR、FEUA 的增加,T2DM 合并 HUA 的发病风险降低(P<0.05);25(OH)D3四分位的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随着25(OH)D3水平升高,T2DM合并HUA的发病风险逐渐下降;(4)亚组结果分析显示在女性、病程≥10年、年龄<60岁、腰围>90cm、BMI≥28kg/m2、ACR≥30的T2DM患者中,25(OH)D3与HUA的发病呈负相关(P<0.05);(5)T2DM合并HUA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夹痰浊证为主,T2DM组中医证型以阴虚燥热夹血瘀证为主;(6)随着本证从阴虚燥热证到阴阳两虚证的变化,25(OH)D3均呈下降趋势,痰浊证25(OH)D3 水平明显低于血瘀证,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5(OH)D3与阴虚燥热证呈正相关,SUA与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25(OH)D3与阴阳两虚证呈负相关;25(OH)D3与痰浊证呈负相关,SUA、BMI与痰浊证呈正相关;25(OH)D3与血瘀证呈正相关,SUA、BMI与血瘀证呈负相关。结论:1.T2DM患者中25(OH)D3与HUA患病的发病呈负相关,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在女性、中青年、肥胖或伴随蛋白尿的T2DM患者中。2.T2DM合并HUA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夹痰浊证为主;T2DM中医证型以阴虚燥热夹以血瘀证为主。3.随着病情进展以及痰湿证的出现,25(OH)D3呈下降趋势;25(OH)D3与阴虚燥热证和血瘀证呈正相关,与阴阳两虚证、痰浊证的呈负相关,SUA与气阴两虚证、痰浊证呈正相关,提示25(OH)D3可成为T2DM合并HUA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