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井水是我国煤炭生产主要废弃物之一。一直以来,矿井水多以直接排放为主,长期大量排放已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明确矿井水排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典型干旱矿区矿井水排放湖泊——园疙瘩湖为研究对象,沿纵向(以距矿井水排放口270 m为起点,沿湖滨岸随机选择与排水口不同空间距离的15个采样区)和横向滨岸带(纯冰草带、冰草沙蒿混交带、纯沙蒿带)共选择60个采样点,分析了园疙瘩湖沿岸土壤养分状况、有机碳氮组成、酶活性、AM真菌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以期为西部干旱半干旱矿井水排放区土壤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园疙瘩湖滨岸土壤属于碱性土壤,氮磷缺乏,养分贫瘠;土壤p H值和全钾的空间变异性较弱;土壤养分相关指标的空间变异性较强,各指标按变异强度大小依次排序为:速效磷>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全磷;植被类型对铵态氮、全磷、全钾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与排水口距离对p H值、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园疙瘩湖沿岸土壤养分状况随与排水口距离增大而降低。(2)在各土壤有机碳氮组分中,微生物量氮空间变异性最强(变异系数为162.85%),其它有机碳氮组分均呈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介于16.17%-94.47%);植被类型和排水口距离均对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可溶性有机碳、还原性糖碳、颗粒性有机氮和非颗粒性有机氮含量峰值分布于西岸排水口和1800m处,由排水口出发,随距离增加呈M型分布;土壤养分状况与有机碳氮组分关系密切。(3)蔗糖酶、脱氢酶、蛋白酶等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系数介于46.55%-75.27%,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植被类型滨岸带空间分布上无显著差异;排水口距离对蔗糖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具有显著影响;除脱氢酶外,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表现为斑块状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连续性。(4)园疙瘩湖滨岸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生物量处于中等水平,其空间变异程度也属于中等水平;不同植被类型下AM真菌总侵染率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排水口距离对AM真菌菌丝密度、孢子密度、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具有显著影响;除孢子密度外,其余AM真菌指标均呈斑块状空间分布;土壤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与AM真菌特性三者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