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作为中西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在人类文明的伊始就有关于智的论述。早在中国商周时期就有关于“智”的记载,从当时的甲骨文、金文中可知,“智”是由“知”分化出来的观念。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智”却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儒家、道家都有关于“智”的论述。它们虽然对“智”的立论角度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相互对立、相互批判,但是后来却走向了融合,形成了“内圣外王”等影响后世的主流“智“观念。以至于后来的哲学大家都不能跳开儒、道的“智”观念来研究“智”。而西方关于“智”的学说产生的也很早,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关于“智”的很多文献流传至今,很多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先秦智观念与古希腊的智观念思想差异颇大。先秦“智”观念的探讨以人生哲学为核心内容,它们对“智”的追求不是怎样探索外在的真理,怎样揭示宇宙和天地的奥秘,而是致力于怎样“成德”“成人”的主体价值的建立。先秦的“智”观念不注重研究纯粹的认识问题,不以求真求知,而以求善求美为目的。这些思想客观上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但它也阻碍了人们对身外世界的执着探求,扼制了科学技术、个体独立和个性自由的发展。而古希腊哲学中的“智”观念重视认识论的研究,重知识和理性的主体性,习惯用理性、科学、逻辑的方法解决世间的问题。在这种“智”观念的影响下,致使西方热心知识的获取、科学的探求,注重理性活动和经验外求,倡导个性独立、自由解放的思想,促进了西方文明昌盛。但人们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然的无限索求,造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破坏,导致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以及人类的种种异化现象,又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其中古希腊“智”观念强调德智相分,以智统德的思想也使很多人类社会的伦理价值问题难以解决。总之,本文通过介绍儒、道的智观念,进而整体把握先秦“智”观念,然后比较先秦“智”观念与古希腊“智”观念的殊异和优劣,最后总结出这两种“智”观念的发展模式对后世的影响和作用,试探性的总结新“智“观念的发展思路,从而更好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