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雷达系统为了更有效地检测和跟踪目标,通常需要采用大带宽、多通道的信号处理方式来提升雷达对目标(如距离、速度、角度等参数)的最大探测范围、分辨率、测量精度等探测性能。受限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大带宽往往会带来高采样率和大数据量等问题。然而,目标在雷达探测背景中是高度稀疏的,有效的目标信息只占海量雷达数据的极少一部分,造成了雷达系统在实现目标检测时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近年来压缩感知(Compres
【基金项目】
:
深圳市科技创新项目“直接利用压缩量测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研究”(JCYJ2017030215011535); 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 2011BAH24B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雷达系统为了更有效地检测和跟踪目标,通常需要采用大带宽、多通道的信号处理方式来提升雷达对目标(如距离、速度、角度等参数)的最大探测范围、分辨率、测量精度等探测性能。受限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大带宽往往会带来高采样率和大数据量等问题。然而,目标在雷达探测背景中是高度稀疏的,有效的目标信息只占海量雷达数据的极少一部分,造成了雷达系统在实现目标检测时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近年来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从信号采样的角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压缩感知雷达(Compressive Sensing Radar,CSR)可以在极大降低采样数据的同时,保证目标信息的完整。然而主流的CSR只是将压力从前端的信号采集转移到了后端的信号处理,即需要通过复杂的信号重构算法来完成目标的检测和跟踪,这与降低雷达系统的复杂度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是相悖的。因此学者们研究了直接处理压缩量测的第二类CSR。该类CSR在压缩采样与处理(Compressive Samping and Processing,CSP)框架下,不重构雷达信号,直接在压缩量测域完成目标的检测、识别、跟踪、分类等任务,充分发挥了CS理论在雷达信号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在CSP框架中,由压缩量测导致的低信噪比问题严重制约着CSR的性能。低信噪比可能会引起CSR的一系列问题,如压缩采样实现难度大、压缩采样算子性能下降、压缩检测器无法检测到目标等。压缩采样算子作为CS理论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CSR的重要可设计模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压缩量测域中雷达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性能,本文将“直接利用压缩量测的雷达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和跟踪优化”相结合,以压缩量测域中雷达目标的有效检测为研究目标,以包含目标跟踪结果的信号子空间估计和最优压缩采样算子设计为主要技术手段,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的贡献和创新如下:(1)研究了脉冲重复率压缩采样器。针对主流模拟-信息转换器(Analog to Information Converter,AIC)的高速率混频电路不易工程实现的问题,利用雷达连续脉冲强相关性,提出了一种脉冲重复率压缩采样器。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雷达信号在快时间距离维和慢时间脉冲维的稀疏特性,设计了结构更优的压缩采样算子。相比于只采样单个脉冲的随机解调器(Random Demodulation,RD),所提的方法更易于工程实现,且数据压缩率更高。(2)研究了单目标压缩检测和跟踪的分步优化方法。首先,针对由低信噪比引起的压缩检测器性能下降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单目标跟踪前置压缩检测器。该检测器根据目标跟踪结果设计了最优的压缩采样算子,从而优化了下一时刻的压缩采样和压缩检测。其次,利用提出的压缩量测域Mean-Shift定位法实现了目标在压缩量测中的具体定位。最后,针对压测量测噪声慢速时变问题,通过建立多种量测噪声模型,提出了一种多模型滤波算法;针对压测量测噪声快速时变问题,利用变分贝叶斯方法近似估计量测噪声,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本研究遵循了先跟踪后检测的思路,实现了对单目标检测和跟踪的分步优化,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单目标压缩检测和跟踪的联合优化方法。针对检测和跟踪的单独优化或分步优化无法找到系统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目标压缩检测和跟踪的联合优化方法。该方法将最优贝叶斯联合决策和估计理论引入到CSP框架中,推导出了一个全新的联合优化风险函数,并给出了该函数的最优解。该方法采用双闭环反馈结构,目标跟踪结果既被用于优化压缩采样算子和压缩检测器,也被用于优化下一时刻的目标跟踪。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联合检测和跟踪性能上的全局优越性。(4)研究了多目标压缩检测和跟踪的分步优化方法。针对现有的雷达多目标跟踪系统中雷达数据量大、基于数据关联的跟踪算法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压缩检测和跟踪的分步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单目标跟踪前置压缩检测器和定位法扩展至多目标问题中,然后利用概率假设密度(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PHD)滤波器处理由压缩检测器得到的目标参数,从而避免了数据关联的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提升压缩量测域中多目标跟踪系统的实时性和跟踪性能。(5)研究了多目标压缩检测和跟踪的联合优化方法。遵循单目标联合优化的思路,对目标数已知且固定、目标航迹不交叉且可明显区分的简单多目标联合优化问题展开了研究。该方法通过将简单多目标问题分解为多个单目标并行的联合检测和跟踪问题,推导出了一个多目标联合优化风险函数,并给出了该函数的最优解。该方法是单目标联合优化的一种拓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全局优越性。综上所述,本文从直接处理压缩量测的角度出发,采用分步优化和联合优化的思路,提升了压缩量测域中雷达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性能。
其他文献
条纹管激光成像雷达是一种基于变像管扫描测量技术的新型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在军事领域有着非常大的需求。研制条纹管激光成像雷达是国家战略高技术领域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激光雷达很难对有一定景深而对比度小的目标进行识别,而条纹管激光成像雷达的每个激光脉冲覆盖面积大,其搜索效率远远高于非成像激光雷达,是一种可以在探测器和目标物同时移动的情况下进行瞬时成像的系统。可以对丛林和夜幕掩护下的目标进行有效识别。论文以
聚类是一种重要的无监督数据分析技术,它主要用于将数据对象分块,并生成簇集。簇集内,簇内对象比簇间对象更相似。在数据聚类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估计数据内蕴含的簇的数量。因为很多常用的聚类技术需要簇数目参数。在对包含着大量簇的高维数据聚类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簇数目参数可以反过来作用到聚类结果。我们将在本文内提出GMM-Tree,来估计簇数目和初始的簇中心。这个名称是Gamma Mixt
图像去噪作为一种预处理在数字图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们可以通过改进相机的性能来提高图像质量,但在许多应用中需要对图像的内容进行增强来实现图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由于图像在获取和传输过程中受到相机震动等的干扰,以及大量图像和视频是在恶劣条件下拍摄获得的,因此在对图像内容进行识别等后续处理之前必须对图像进行有效去噪处理。按来源,图像的噪声可分为加性噪声、乘性噪声以及混合噪声。图像去噪过程是针对不
伴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机载雷达的轻重量、低成本、低功耗及高性能等需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有的大多数机载雷达阵列按照奈奎斯特采样均匀配置,导致高频段高分辨力的雷达系统阵元数较多、系统复杂、阵列互耦严重、功耗高、成本较高。稀疏阵列(如最小冗余阵、嵌套阵、互质阵等)通过稀疏布置阵元,能够得到比实际阵元更多的虚拟阵元和更大的孔径,可为机载雷达小质量、高频段、低成本、低功耗和低互耦发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节点之间互联的容量需求持续增长,现有的光互联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需求,亟需发展节点之间光互联复用技术。柱矢量光束多路复用已经显示出具有增加自由空间和光纤通信信道容量的巨大潜力。复用和解复用器以及支持高阶模式传输的光纤是柱矢量光束光纤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但是目前还缺少高效率和大动态范围的柱矢量光束解复用器以及支持高阶柱矢量光束传输的光纤。针对目前柱矢量光纤通
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是通过添加特定信息或进行特定变换来有选择地突出或保持源图像中的重要特征,以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结果图像。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图像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图像增强技术涉及的研究领域日益广泛。由于彩色图像已经非常普及,并且它所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丰富信息是灰度图像无法比拟的,因此,对彩色图像增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重彩色技术和去彩色技术是彩色图像
人类日益扩大的信息交互与传递需求,导致网络运营商需要更高速率,更高稳定性的通信系统来进行人类社会及经济活动的支撑。而全光通信及信号处理在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被广泛认为是克服当前电光通信系统中“网络瓶颈”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全光信号处理的研究非常依赖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因此具有更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光学材料的研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二维材料以它优异的光电特性,在光电器件的应用方面逐渐崛起,并被认为
圆对称结构光因其独特的场分布及光学特性使其在多个研究领域被广泛关注,例如光镊、粒子操控、光学成像、超分辨、量子信息等。特别是在光通信领域,因其携带的空间模式具有无穷的正交区间,可将不同的数据序列加载到不同的模式信道,实现空间模式复用通信。由于圆对称结构光所携带的模式主要通过空间相位和偏振调控来实现,利用相位型或者偏振型调制器件即可实现圆对称结构光模式的复用及解复用。此外,圆对称结构光模式的变换只需
近年来,随机激光器成为了快速增长的一类光源,其中常规的光学谐振腔被无序增益介质(例如激光晶体或半导体粉末)中的多散射反馈所替代,这种类型的激光器具有稳定性好、体积小、价格低廉等突出优点。尽管随机激光器具有许多有趣的特性,但是它们中大部分都缺乏激光的一些基本特质,如方向性和高功率。为克服其不足之处,研究者们相继提出了基于多层结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结构以及波导阵列等低维结构的随机激光器。而基于光纤的随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宽带通信系统的演进,无线通信设备的能耗问题日益凸显。常规通过手动更换电池/充电的方法存在人力开销大、成本高和高通信中断率等诸多根本的技术瓶颈,难以在大规模的无线网络,尤其是将来的物联网系统中广泛应用。近年来新兴的无线射频充电技术的兴起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供能方法。通过使用射频无线充电设备,可以远距离对大量的无线设备进行无侵入性的持续供电。这项革新的供电技术也催生了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