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知识: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文献报道,物理因子如分米波、电刺激等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但都是单因子治疗。本实验采用综合性物理因子治疗,观察周围神经再生情况。
实验目的:评估物理治疗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实验设计: 对比观察,实验于2009-10/2010-02分别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学动物实验室和康复医学科进行。所取标本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教研室进行摄片观察。
实验对象:64只成年雌性Wistar 大鼠,体重252-365g。随机分为对照组(A)、未治疗组(B)、单纯电刺激治疗组(C)和电刺激、分米波、红外线的综合治疗组(D),每组16只。
实验方法:计算不同时间段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采用Keypoint-2肌电图仪测量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所取神经标本经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法,甲苯胺蓝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及轴突图像分析。
观察指标:不同时间段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组织形态学改变。
实验结果:治疗后0、7d,B、C、D组SFI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14、30d,D组SFI显著降低,30 d时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SFI有所降低,但与A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7、14 d,B、C、D组MNCV显著低于A组(P<0.05),C、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D组高于C组(P<0.05);术后30 d,B、C组仍显著低于A组(P<0.05),但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d、7d,电镜观察各组仅见胶原蛋白和脂质成分;治疗后14d、30d,B、C、D 三组可见大量雪旺细胞和再生神经纤维,D组最显著。轴突图像分析示,D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轴突直径显著高于B、C组(P<0.05),髓鞘厚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物理治疗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