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学术界对于冰心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层面,相对而言,其小说所表现出的“形式革命”却很少入文学评论家之法眼。换言之,学术界对冰心小说叙事的独特性还缺乏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冰心小说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以深入理解其审美范式,凸现其叙事的实验意义,从而进一步彰显冰心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第一章对冰心小说叙事谋略的分析是在冰心小说和叙事学方法之间建立必要的连接,并在这种连接基础上探讨研究对象的艺术特点。首先探讨带有冰心独特体悟和点化的意象叙事,指出传统叙事意象的运用加强了冰心叙事作品的诗化程度和审美浓度,凝聚着基督教文化因子的神话意象经过重复运用被哲理化,在其小说叙事中具有强调和象征意味,使其叙事意象出现了新的文化元素,从而改变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意象格局,直接影响了其作品内容之“情”、作品情调之“味”和作品形式之“美”。其次论述了冰心以其散文化叙事方法深刻化解了故事情节,以单线的形式按照人物的情绪流动为线索,使情节的碎片散落在抒情、写景、说理中。其书简结构、短截生活片段结构小说从结构层面、功能层面使小说叙事散文化,“情绪线”取代“情节线”而成为新的结构中心。最后指出由于作者在作品中角色化,作者的真实生活经历被投射到叙述者细微的思想流程之中,作者、叙述者和小说中的人物三者之间的重叠、交叉,使叙事作品中蕴含着作家丰富的心灵密码,读者透过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成为可能。在众多的五四小说家中,冰心独特的小说叙事包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实验意义。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讨论的是冰心小说的叙事模式。其一指出冰心以带有浓郁的抒情特色的心理结构方式和趋向诗化的情调结构方式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方式进行了反拨,表现了自己的独特性,但因其对“意旨”和“情趣”的过分关注,而减弱了其小说的艺术魅力,使其小说缺乏固有的文体特征,不免有矫枉过正之嫌。其二主要从时间频率(重复)和时序变形(倒叙、预叙)两个方面分析了冰心对叙事时间处理的特点,认为冰心更倾向于表达主观情感的心理时间,而对传统叙事时间则有所超越。其三借助于陈平原的小说视角理论分析了冰心小说从早期的全知叙事到对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的视角选择,重点论述了作者对第一人称叙事(主角、配角)的成功运用,以及纯客观叙事的不成熟。本章较详尽地探讨了冰心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方面的独特性,这一部分是以往研究者所未曾系统关注的。第三章论述了冰心小说叙事模式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基督教文化的熏染,使冰心更青睐于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小说的叙事元素,影响了其小说的话语形式。第二,传统文化的浸润,使冰心不自觉地把诗词渗入小说,以诗的笔法改造小说。第三,“向内转”文学潮流的影响,使冰心小说趋向心理化、情绪化,情节淡化。冰心小说的叙事特征表明,作为五四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冰心小说的价值绝不止是“问题小说”的开创,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这种探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