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了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发挥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在其中的组织引领作用。随着5G、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村的全方位普及,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应用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出村进城”成为合作社实施数字化改造和转型的重要方式,甚至成为合作社数字化场景应用的主要方式。合作社采纳电商不仅是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下的一种趋势,也可能是改善合作社组织绩效的新选择。正如学术界普遍讨论的,目前全国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发展质量失范、名实不符、精英俘获等问题凸出,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发挥有限,有学者指出,由于客观上存在的社员异质性等多重现实约束,合作社的组织绩效虽较低但有其合理性且已经达到一种阶段性均衡,并寄希望于注入新的外部推动力量以打破当下均衡改善合作社绩效水平。电商采纳作为外生性技术冲击,与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发生根本性转变,倒逼合作社进行制度变革适应供应链创新,在生产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和价值分配形态等方面全方位调整,从而可能创新社员间合作关系和实现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因此合作社采纳电商后的供应链变革与合作社绩效的内在联系如何?怎样更好地推动合作社采纳电商?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为合作社电商助农兴农提供有益借鉴和丰富合作社数字化转型和绩效提升层面的理论研究。本文以供应链变革为切入点,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推演、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合作社电商采纳的影响效应。首先,分析归纳我国合作社采纳电商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模型、提出对策建议提供基础依据。其次,应用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构建合作社采纳电商后组织管理、分工逻辑、产业链价值地位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再次,运用安徽省6市24个乡镇300家合作社的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合作社采纳电商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电商采纳对合作社绩效包括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治理绩效层面的影响效应,并通过对安徽省调研的两个典型合作社案例比较分析,深入揭示合作社电商采纳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介绍研究的背景,旨在阐明选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介绍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数据材料以及可能的创新性,对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第二,对已有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一方面,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借鉴,以技术采纳理论、组织治理理论、价值增值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为核心,介绍现有理论观点并提出相应理论启示。另一方面对已有相关文献回顾总结,包括对合作社电商采纳相关文献、合作社治理相关文献以及合作社绩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文献综述,反映已有研究的发展脉络与不足,发现本论文研究的方向和切入点。第三,对合作社采纳电商的现状进行考察。从全国层面和省域层面对合作社发展现状、电商发展环境和采纳电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合作社采纳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基于相关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融合TAM模型和TOE模型,针对合作社发展实践,构建合作社采纳电商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合作社采纳电商后选择组织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最后,基于价值增值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合作社采纳电商后资源整合和价值分配的理论框架。第五,在理论框架和现实情境基础上,建立合作社采纳电商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进行分析。合作社采纳电商受到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技术因素又显著受个体主观感知的影响。采用Heckman模型对上述涉及到合作社采纳电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和组织类型对合作社采纳电商选择影响更为显著。第六,建立合作社采纳电商的实证模型验证电商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效应。首先把合作社绩效分为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治理绩效三个方面,其中经营绩效分解为合作社经营收入、合作社年利润、合作社主产品品牌度三个因子,收入绩效分解为社员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和入社后可支配收入提高比例两个因子,治理绩效分解为合作社决策规范程度和按交易额返还盈余比例两个因子,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合作社综合绩效、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治理绩效水平的测度数据。然后运用ESR模型对采纳电商的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治理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采纳电商能够显著提高其经营绩效、收入绩效以及综合绩效,但并未显著提高其治理绩效。再从合作社产业类型、组织规模、理事长教育经历和从业经历四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检验电商采纳对合作社绩效影响的组间差异。最后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法验证电商影响合作社绩效的作用机制,得出合作社通过电商的渠道接入、价值增值和价格改进机制增进了合作社经营绩效和收入绩效的研究结论。第七,利用典型案例对比分析采纳电商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效应。基于理论抽样原则选择两家均采纳电商实现数字化供应链变革但影响效应不同的合作社,比较两家合作社与社员的交易方式、资源整合程度和资源依赖关系,揭示电商采纳对合作社绩效影响的作用过程机理,探讨电商采纳对合作社绩效提升的可能路径,进一步提出不同交易主体和交易客体的合作社在采纳电商后的供应链变革上存在差异,向供应链前后端延伸的合作社均可获得经营绩效和收入绩效的提升,但只有供应链前后端关联紧密的合作社可能会获得治理绩效的提升。第八,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通过上述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研究,总结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从电商技术应用推广体系、合作社人才培养体系、外部环境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促进合作社采纳电商的相关建议,二是从合作社、农户和政府层面提出促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治理绩效提升的相关建议,三是从优化组织方式、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和培养合作协同意识方面提出改进合作社价值增值与分配的相关建议。本文研究可能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点:(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出发,讨论电商采纳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效应与机制,与从消费端分析电商采纳经济效应实现机制的已有研究不同,从供给端分析电商采纳对合作社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内部变革进而影响合作社绩效,不仅丰富研究视角,还能更深层次剖析合作社采纳电商取得经济绩效的根本原因。(2)研究内容的创新。电商采纳在合作社绩效研究领域的研究尚无人涉及,本论文使用由经营绩效、收入绩效构成的经济绩效和治理绩效共同反映合作社绩效水平,构建包括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两个层面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侧重于对治理绩效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了合作社通过采纳电商取得治理改善的可能路径,拓展和深化了合作社绩效和治理问题的研究。另外,合作社绩效的测度内容兼顾了合作社经济效益和发展规范,与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更为契合。(3)研究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运用统计分析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加深了电商采纳对合作社绩效产生影响的解释力度和研究深度,另一方面选取Heckman模型和ES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尽可能克服以往研究忽视的可观测变量和不可观测变量对模型的内生性影响,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