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忧伤的精神追寻——陈染及其创作论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从哲学和精神分析学等角度切入,阐释陈染及其创作,探索其文本的深层意义--对人性的探寻,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追问,对人生困境的表达.该文共分三个部分:1、追寻的孤独和忧伤.此部分主要从陈染的生命悲剧意识与其文化心态的形成出发,分析了陈染孤独和忧伤产生的原因、它们的呈现及其意义.陈染在追求人类终极意义的途中,是如此地感受着孤独,品尝着忧伤,并将孤独提升到哲学层面,把忧伤升华为艺术境界.2、思索方式与精神特征.陈染以文学形式进行哲理思辨,执拗追寻人的精神家园,是有其社会文化基础的.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促使文学向人的主题回归,表现个性的人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文学与哲学融合也成为一种创作倾向,陈染便是这种创作追寻中颇为突出的一位.她沉入生活底部,直面人生底蕴,以深刻的精神剖析表达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揭示了现代人当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焦虑.精神追寻尽管困厄重重,尽管孤独忧伤,但陈染却坚定执著、我行我素地前行,并以艺术的心境和诗意的情怀探寻着人的精神家园.3、艺术心境和诗意书写.陈染的创作本质是属于"诗"的,她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在陈染文本中,处处可见她的艺术心境和诗意表达.艺术的天分和音乐的素养培养了她的艺术心境;音乐的谙熟与早期的诗歌创作,训练了她的诗意表达.这就使她的文本充满了诗性、色彩及多重声响.陈染还善于以意象来营构小说,以充满象征的意象来表情达意,从而深化了小说的内在意蕴,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她那诗化的智慧和深沉的书写.
其他文献
本文企图通过对宗白华的研究核心——意境说的读解,找出其中的现代性内涵:宗白华对于意境的阐述是立足于古代艺术之上的,但是除了对于传统审美意向的继承之外,他的贡献更大的是在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称谓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人物众多,称谓语非常丰富,这些称谓语反映了人们之间复杂的关系.本文是对《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出
在出版界、文学与文化交流以及成人文学创作上都有着卓越贡献的林海音,在儿童文学的舞台上亦有着出色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林海音是一位“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拥有童心的她
史铁生是一位同时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具有显著影响的中国当代作家.他走过了一条独特的人生道路和思想道路.他的作品对人的存在具有深入的认识,充满智慧和宽容精神,表现了对信仰
孤独意识源于现代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审视和发现,包含着人们对于“孤独”的所有感受、表现与态度。文学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基于作家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人生思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
国际间的移民活动是全球化浪潮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流向海外的新移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足迹。作为在双重世界中穿行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