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水灌溉能增强土壤的储水能力,提高土壤的营养条件,改善蔗田土壤的微环境。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广西蔗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糖料蔗节水灌溉试验区设置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微喷5种灌溉处理以及无灌溉空白对照共6个样地,自2015年5月至11月(甘蔗的五个生长期:分蘖期、伸长初期、伸长盛期、伸长后期、成熟期)对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3526头,隶属于2门10纲26目48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等翅目、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2)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密度在成熟期最高;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在甘蔗成熟期最高,密度在甘蔗伸长盛期最高。不同灌溉模式各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密度的差异显著(P<0.05)。灌溉处理样地的土壤动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无灌溉样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呈现相反趋势。地埋滴灌和喷灌样地的土壤动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3)土壤动物不同土层间的密度差异明显,0-5 cm层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为25012 ind.m-2,是5-10 cm层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的1.3倍,是10-15 cm层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的2.3倍,土壤动物多集中于在0-5 cm 土层活动。不同灌溉模式样地土壤动物均具有较明显的表聚性,可见灌溉模式对改变土层的表聚性规律没有影响。但是不同灌溉模式样地同一土层之间类群数以及密度的差异均显著(P<0.05),可见灌溉模式对蔗田土壤动物垂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土层内土壤动物类群以及密度的显著增加。(4)不同灌溉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生长期动态变化幅度较小。密度水平最高的地埋滴灌和喷灌样地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仍呈现成熟期密度最大,分蘖期密度最小的规律,而其它灌溉模式样地的生长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地埋滴灌和喷灌有利于增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不同灌溉模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生长期动态变化波动大。中小型土壤动物不同灌溉模式密度呈现的生长期动态变化均不同,但分蘖期的密度偏低。(5)不同灌溉模式对蔗田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P<0.05)。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微喷样地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均高于无灌溉样地,且地埋滴灌与喷灌样地达到最高。其中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动物群落关系密切。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对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以及其优势类群膜翅目影响显著(P<0.05),含水率、对中小型动物密度以及其优势类群膜翅目和蜱螨目影响显著;土壤有机质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优势类群膜翅目和蜱螨目影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