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硬膜外麻醉手术辅助镇痛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18~60岁,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且麻醉后出现痛觉阻滞不全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帕瑞昔布钠组(A组)、芬太尼组(B组)、安慰剂组(C组)。A组在确定麻醉效果不全时,即刻予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配成5ml)静脉注射,B组在手术开始铺巾时,静注芬太尼1.5 u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C组在手术开始铺巾时,静注5ml生理盐水。术中按时追加硬膜外麻醉药,若患者术中仍感疼痛,VAS<4分者予咪达唑仑0.03mg/kg,iv,VAS≥4分者予芬太尼1.5~2ug/kg,iv。三组患者均观察并记录入室(T0)、切皮时(T1)及其后10min(T2)、30min(T3)、60min(T4)、90min(T5)和术毕时(T6)的生命体征(HR, MAP、RR、SpO2);切皮时(T1)和术后6小时(T7)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术中额外追加的芬太尼的量;使用实验药物后的麻醉效果评级;静脉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体重、ASA评分、手术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RR、HR, MAP、SpO2):(1)组间比较:三组同时点RR、HR、MAP、SpO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①三组T2时的RR、HR均低于同组内其他时点,(P<0.05);②MAP:A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明显高于T5,(P<0.05);C组T1明显高于T2、T4、T6,(P<0.05);③SpO2:三组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VAS评分:切皮时,B组明显低于A组、C组,(P<0.05);术后6h,A组明显低于B组、C组,(P<0.05)。4术中芬太尼使用情况:需追加芬太尼的病例数,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芬太尼的用量,与C组比较,A组较少,(P<0.05),B组显著少,(P<0.01),B组比A组少,(P<0.05);5使用实验药物后麻醉效果评级:与C组比较,A组、B组麻醉效果评级较好,(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硬膜外麻醉手术,术中有较好的辅助镇痛效果,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并降低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术后6h的疼痛亦有一定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