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认知科学高速发展、二语习得与教学日益普遍的今天,笔者关注到,认知科学的前沿热点——“涉身认知”不断渗透包括语言学在内的各个学科,二语习得研究也出现认知化的趋势。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对涉身认知和二语词汇习得过程研究现状的观察和数据统计,认为涉身认知和二语词汇习得十分有必要放在一起研究,它们两者可能存在互相证明、互相支持的关系。在对两者的最新理论进行解读后,笔者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具体对象及方法,并通过对自然环境下的二语输入过程的细致观察,提出以下假说。笔者总结出二语的三种输入方式:1.母语刺激;2.视觉刺激;3.涉身刺激。结合涉身认知理论分析后,笔者认为认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层面、意象图式层面、感知觉层面,他们三者分别对应了三种输入方式。笔者据此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具体过程进行假设,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认为三种刺激下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差异,在不考虑学习者主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比如学习技巧、学习动机和热情等,三种途径的习得用时应该表现为:母语刺激用时>视觉刺激用时>涉身刺激用时,并认为二语词汇习得的核心是建立二语语音外壳-重体验的对应元。笔者为了证明假设的正确,选择用E-Prime软件设计了一套关于学习与测试的反应时实验,对24名被试进行实验,被试按照二语习得水平分成两组,以韩语作为新二语进行学习与测试,习得对象为10个手部动觉词。笔者试图通过观察被试在母语刺激、视觉刺激、涉身体验三种输入方式下的学习用时、测试反应时数据及回答正确率,来证明之前对二语词汇习得过程的假设是否正确。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操作系统分成练习和核心实验两个模块。根据实验析出的数据,笔者发现反应时的测试结果与假设一致,但学习用时则没有印证假说中的猜测。但依据输出是输入的逆向过程,且基本不受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推断学习用时也应当与假设一致,并对实验学习阶段的不符合假设的部分数据,通过回访被试获取信息并分析原因,从而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最终证明了对二语词汇习得过程的假设是正确的。除此之外,笔者还观察到了音节的数量多少对词汇学习的效率也有影响,音节少,建立对应元所需储存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所以学得快;反之,则慢。笔者得出结论:(1)二语词汇习得过程是一个由高级认知层面向低级认知层面转化、储存、再由低级向高级认知层面输出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对应元;(2)转化用时与对应元内距离成正比,而对应元内距离与刺激所对应的认知层面的距离有关,且反复提取与存储能够缩短对应元的距离,使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更快速。最后,作者提出了涉身刺激在二语课堂教学上运用的优势与实际操作时的难点,要解决这些难点,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笔者还提出了其带给教学的三点重要启发:(1)在课堂内营造“准自然环境”是二语教学的必由之路;(2)“代入感”是体验涉身刺激下二语习得的方法之一,可在实践中检验;(3)二语习得能力有递推性,二语学得好的人,习得三语四语时大概率也会轻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