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重矿物和砂地比确定物源方向,通过岩心观察描述、粒度分析确定沉积环境,并建立了适合9种沉积微相标准相模式。在平面上对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为本区的主要砂体。葡萄花储层属于中孔低渗型储层。储层物性平面分布不均,非均质性较强,在纵向上看,储层的物性变化较大,在PI52、PI6沉积单元,物性较好,而PI1、PI9物性较差;其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影响。利用压汞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对本区微观孔隙结构研究表明,本区葡萄花油层具有高突破压力,低孔喉配位,高粘土矿物含量等特点,微观非均质性较强,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同孔隙度、渗透率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微观研究,把葡萄花油层划分为三类储层,这三类储层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岩石薄片鉴定本区以岩屑质长石粉砂岩和混合粉砂岩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薄膜式-再生式组合、薄膜式-接触式-再生式组合为特征,宋芳屯葡萄花油层其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葡萄花油层速敏随渗透率降低而增加,地层微粒质量分数大于8%时,储层速敏性加剧;当注入清水呈弱水敏性;葡萄花油层储层呈中~强酸敏性,酸化后渗透率普遍降低,储层中酸敏感性矿物长石、绿泥石以及蒙皂石-绿泥石混合层粘土产生氟硅酸盐、硅胶体和氢氧化铁凝胶等沉淀,堵塞细小喉道。本区葡萄花油层和扶杨油层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二者沉积环境大致相同,岩性相同。扶杨物性值小于葡萄花油层,扶杨油层微孔隙较发育;扶杨油层孔隙结构参数比葡萄花油层差;扶杨油层成岩作用比葡萄花油层强,使孔渗相对之较低的主要原因。本区葡萄花油层与老区葡萄花油层表外对比分析表明表外储层的动用程度较高主要是有合理的注采关系。通过对芳55-57井与芳96-检103井的孔隙结构、物性、含油性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开发不断进行,葡萄花油层变化不是很大,并且由密闭取心井资料可以看出各个砂层的动用程度不高,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注采关系来提高动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