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3-吡啶)-4,5咪唑二羟酸为配体构筑的过渡、稀土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为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在气体吸附、磁性、非线性光学和荧光材料方面的广泛应用而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论文选用2-(3-吡啶)-4,5-咪唑二羧酸(H3PIDC)为有机配体,以过渡和稀土金属为配位中心原子,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19个新的配位聚合物,并解析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和磁学性质等表征。   1.以2-(3-吡啶)-4,5-咪唑二羧酸(H3PIDC)为配体,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通过调节pH值与溶剂,用水热法合成了3个Zn的配合物,2个Cd的配合物:对Zn和Cd的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研究;合成了2个Mn的配合物,并研究了其中一个配合物的磁性。   2.以2-(3-吡啶)-4,5-咪唑二羧酸(H3PIDC)为配体,以稀土金属为中心原子,通过调节pH值与溶剂和温度,用水热法合成了12个稀土配合物,分别是Ce,Pr,Nd,Sm,Eu,Gd,Tb,Dy,Ho,Er,Tm,Yb的配合物,它们的结构都是同构的;对Sm,Eu,Tb,Dy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对Gd,Tb,Dy,Ho,Yb配合物的磁性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字的诞生故事,如此浩大——那个据说生了两双眼睛的仓颉,“穷天之变,仰望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仓颉给了中国人一件神器,可以描摹万物,窥破天机!没人知道,文字在什么时候从实用器转化成为了艺术品——也许就在故事的最初,仓颉的两双眼睛,端详着这件神器,一双看到了道,一双看到了美……汉字,于是在其他人类语言共有的诸多存在方式之外——在
功能配位化学旨在以功能为导向合成具有良好性质的配位聚合物,并研究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由于其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多样性以及合
金纳米粒子(GNPs)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新型纳米光学探针。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已被广泛地用于化学、生物学、药物学及临床医学等领域。然而,目前还未能实现对GNPs浓度的在线检测及活体内的检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某些生物分析及活细胞内的应用。本文基于共振光散射相关光谱(RLSCS)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溶液中金纳米粒子浓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原理类似于荧光相关光谱(FCS),只是将FCS检测到的荧光信
对于血红素蛋白来说,蛋白质硝基化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翻译后修饰,用来调控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肌红蛋白(Mb)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模型,常用来研究血红素蛋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