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发生与形成的过程是在复杂而又精细的分子信号网络调控下进行的,任何关键调控分子的异常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发育缺陷或者疾病产生。目前为止,对于调控造血系统发育的分子机制了解得并不是十分清楚。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造血系统的发育过程是高度保守的,并且斑马鱼造血过程发育模式与小鼠类似,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研究造血机制有独特的优势。孤儿核受体家族与其它核受体家族相比,是一个有许多结构域相似性的核受体的集合,然而它们的内源性配体是未知的。Nr4a3(NOR-1)属于孤儿核受体家族Nur77,Nr4a受体在各种组织或细胞中广泛表达,例如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肾脏,肝脏,大脑和T淋巴细胞。Nr4a1-/-/Nr4a3-/-双敲除鼠会快速发育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并且Nr4a1和Nr4a3受体已经被视为这种癌症的肿瘤抑制因子。有研究表明在小鼠中Nr4a1或者Nr4a3基因的表达下调(Nr4a1+/-Nr4a3-/-或者Nr4a1-/-Nr4a3+/-),部分Nr4a1或Nr4a3表达剂量低于阈值的小鼠会发育为病理特点大约概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混合症状的慢性髓系恶性肿瘤。但是Nr4a3对于造血发育过程的具体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首先对斑马鱼单细胞期胚胎注射Nr4a3 morphlino反义RNA(Nr4a3-MO)使Nr4a3表达量下降,发现了斑马鱼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部分胚胎髓系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为进一步研究Nr4a3在造血发生和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斑马鱼中进行Nr4a3敲除,筛查得到了Nr4a3移码突变的纯合子品系。通过原位杂交实验,红细胞固蓝(O-staining)染色和苏丹黑染色等实验对早期造血发生的过程进行检测,发现Nr4a3基因敲除对红系、淋系细胞的发育分化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造血干细胞原位杂交实验和苏丹黑染色实验结果证实了造血干细胞和髓系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综合Nr4a3在小鼠中和我们在斑马鱼中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Nr4a3可能作为信号通路Notch-runx1的下游直接靶标基因,能够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稳态以及髓系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