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统购与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4年的粮食统购——以重庆市江津县为个案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统购统销制度的讨论,已是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大部分研究以高层视域为主,进行宏观论述。个案研究方面,或依旧采用高层视角,把基层变为中央的注脚,或采用传统叙事框架,叙述之外,少有新意。对于统购统销的社会主义改造功能,大多数研究均有提及,但只聚焦农民生产活动的组织化——即生产合作社,对农民生活的组织化着墨较少。对此,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县(今江津区)为中心,以个案分析的形式,展现统购统销制度对基层社会的改造。  除了《绪论》与《结论》外,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理清江津县1952年粮食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重建该县1953、1954年的粮食实产数据。第二部分,比较统购数据、县委数据和实产数据,讨论增产与统购的关系。第三部分讨论江津县委对统购政策的具体执行,及其对农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讨论粮食统购的社会主义改造功能。  本文有以下几个发现:其一,江津县的统购一开始便与一个虚高的增产率挂钩,将所谓“增产”粮食转变为统购粮。其二,统购前所进行的互助合作与增产的宣传论述,赋予互助合作一定增产的逻辑合理性。互助组合作社与统购运动的互动,一步步将农民的生产活动组织化。其三,通过对农民售粮款的安排,江津县建立了一批供销社与信用社。这些组织建立后,通过工业品推销、生产生活资料的限定性供给,反过来推动着农民生产生活的组织化。总之,制度性的虚假增产、整肃背景下的粮食统购和农民生产生活的不断被组织化,三者相互交织、互为支撑,将中国农民推进社会主义社会。
其他文献
12世纪兴盛于南部法国图卢兹地区的卡塔尔教派是中世纪西欧最具影响力的天主教异议思潮之一。据中世纪教会文献记载,自12世纪中叶起卡塔尔教派以地中海沿岸城镇图卢兹(Tou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