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福建林学院莘口教学林场1973年营造的杉木观光木混交林(以下简称杉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对照)的凋落物数量、养分和能量归还动态、细根数量、养分、能量和C动态、凋落物和细根分解过程及养分、能量、C释放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土壤肥力和群落净生产力、营养元素循环、能量生态、C库及C吸存能力等进行系统研究,试图揭示杉阔混交林的自我培肥地力机制,为实现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杉观混交林的3年年均凋落物数量、N养分归还量、能流量和C固定量分别为6.199t·hm<-2>、49.267kg·hm<-2>、12.74×10<6>J·m<-2>和2.974t·hm<-2>,均较纯林的为高,凋落物P养分归还量为2.318kg·hm<-2>,则与纯林的相近.混交林和纯林落叶在凋落物数量、养分、能量和C归还量中均占约60﹪.混交林中杉木与纯林杉木凋落物总量在一年中的3月、5月和10-12月出现峰值;观光木凋落物总量则在5月及8月出现峰值.混交林细根年均生物量现存量为4.537t·hm<-2>,是杉木纯林(3.602t·hm<-2>)的1.26倍.混交林细根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40.312和2.714kg·hm<-2>,分别是纯林的1.4和1.6倍;细根能量现存量达8.982×10<6>J·m<-2>,是纯林的1.26倍;细根C库达2.192t·hm<-2>,是纯林的1.24倍.<0.5mm细根是细根干物质、C、养分和能量库的主体(占60﹪以上).活细根现存量季节动态均表现为双峰型(峰值为3月和9月),而死细根现存量季节动态则呈单谷型(低谷出现在3月或5月).混交林凋落物不同组分的分解速率大小顺序为:观叶>杉叶>杉枝,分解1年后的干重损失率分别为74.54﹪、56.31﹪和22.28﹪,杉叶和观叶混合可加快分解.混交林群落的总年净增量达9.899t·hm<-2>·a<-1>,是纯林的1.15倍,其中乔术层的是纯林的1.30倍.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总凋落物分别为6.759t·hm<-2>和6.804t·hm<-2>,其中混交林乔术层的是纯林的1.05倍;混交林和纯林细根枯死物年归还量分别占相应地上年凋落物量的35.66﹪和33.42﹪,乔木层枯死细根在群落细根年枯死量中占80﹪以上.混交林群落的年净生产力达18.003t·hm<-2>·a<-1>,是纯林群落的1.09倍,其中乔木层的净生产力是纯林的1.19倍.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4.124和3.528t·hm<-2>·a<-1>,分别占各自群落净生产力的22.9﹪和20.9﹪.混交林群落的N、P总积累量达585.223kgIhm<-2>和128.784kgIhm<-2>,分别是纯林群落的1.5倍和1.3倍.混交林群落N、P养分年归还量达75.740和5.493kgIhm<-2>,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13.0﹪和79.6﹪.混交林乔木层通过凋落物和枯死细根归还N、P养分分别占总归还量的76.8﹪和55.2﹪,其中枯死细根N、P养分归还量分别是凋落物归还量的42.9﹪和51.2﹪;林下植被(枯落物和枯死细根)年归还N、P养分量占总归还量的14.8﹪和37.3﹪;降水淋溶N、P养分归还量分别占总归还量的8.4﹪和7.5﹪.混交林的N、P周转期、循环系数均大于纯林,但其N、P的富集率、利用系数却低于纯林,且其N的吸收系数略高于纯林,P的吸收系数则低于纯林.表明杉观混交林的养分循环特点有利林地的地力维持,是一种较好的杉阔混交类型.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年净增量、归还量和净固定量分别是纯林的1.26倍、1.15倍、1.02倍和1.09倍,其中以乔木层的占大部分,林下植被虽然能量现存量仅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而其能量年净增量、归还量和净固定量却占有一定比重.混交林0~20cm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比纯林的大3.68﹪,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含水量分别比纯林高出8.56﹪、4.92﹪和8.892﹪;0~20cm土层中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纯林增加了7.86﹪;结构体破坏率为30.03﹪,比纯林的降低了15.69﹪;土壤养分含量如有机质、全N、全P等也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与纯林相比,杉木观光木混交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酸碳量增加,土壤胡敏酸(HA)含量、HA的E<,4>值提高,E<,4>/E<,6>值降低,土壤C/N值增大,0-20cm土层胡富比(HA/FA)升高.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表明,混交林和纯林的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均不高,相对而言,混交林土壤腐殖质的缩合程度提高,芳香核原子团增多,芳化度提高,腐殖质的品质较好,土壤熟化程度增大,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好,供肥、保肥能力增强.说明混交林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的功能,有利丁杉木人工林的地力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