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领域”是德国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政治学概念。其所考察的公共领域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对话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是以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聚集在一起、作为平等的参与者面对面相互对话的个体为基础的。大众媒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媒公共领域是指传媒所形成的一个话语空间,这个话语空间构成了当代大众新闻的一个独特内容,体现着一个国家媒介文化的特征与传播风貌。传媒公共领域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即话语对象、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都具有公共属性和自由交流的特征。大众传媒作为告知公众信息以及提供意见交流的平台,公众越来越看中它的公共性,而公共性也被看作是衡量媒体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中国,公共性对于作为人民喉舌的大众媒体来说的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公共性”这一概念从产生之初就具有抽象性,这使得媒体公共性到底是什么,特定媒体的公共性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很难让人说清楚。如果能用其它已知的概念将媒体公共性具象化,并选用指标对其公共性水平进行测评,那将对提高媒体认识、改善媒体生态环境、促进公共领域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作为量化方法上的一项空白研究,对媒体公共性测评指标的研究将会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提出了公共性这个概念,并简单介绍了公共性对于媒体的重要意义,研究公共性很有必要。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对媒体公共性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从中得出媒体公共性测评指标产生的逻辑基础与理论支持;第二是探究中国大众媒体公共性的特点并建立媒体公共性的测评指标。第二章论述了媒体公共性和传媒公共领域构建的关系。从大众传媒和公共领域的相互关系中我们总结出了媒体公共性的特征,并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构,指出对媒体公共性的研究应该结合媒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第三章对以往与媒体公共性有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对公共媒体公共性研究的回顾,给所要进行的媒体公共性测评指标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启发。虽然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量化测评,但这些研究成果给媒体公共性测评指标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媒体生态环境,本文提出了从市场、新闻专业主义、媒介的功能和媒体近用权四个一级指标来测评媒体公共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以明确这四个指标和媒体公共性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建立了四个一级测评指标的之后,本文还形成了部分二级指标,并对问卷设计和测评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结语部分,指出了媒体公共性测评研究的一些应用方向,同时说明了本文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涉及了公共性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媒体市场化转型理论、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媒介功能理论和媒体近用权理论。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使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