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GDP总量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增长速度30多年间均值超过11%。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我们的人均GDP还没有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科学发展,经济增长如何能有好、又快的进行都是我们应当思考的。在理论方面,本文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角度,解释了财政支出是通过增加投资、社会生产率、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方式,进一步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在数据方面,本文选取1978-2012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量的年度数据,整体采用预算内支出(统计年鉴支出),由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于2007年正式实行,新的政府预算和结算均按照改革后的科目统计,以前统计年鉴的大项目会拆分成若干小项,会造成计算范围的误差,因此本文中对2007年改革后有变化的大项数据按照新规定进行了分类,但是偏差存在仍不可避免。在实证方法上本文以阿罗在1990提出的理论为基础,在研究财政支出规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第一步,根据是否有相同趋势进行单整检验。第二步,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第三步,找出最优滞后阶数,建立脉冲向量模型,得出VAR方程,检验两变量间的脉冲影响。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检测两变量存在的因果关系。在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分别选取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作为因变量,与之相关的财政支出项为自变量,进行脉冲向量分析,分别测度财政支出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时滞效应。最终我们得到的结论为:发现支出规模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总量上升的格兰杰原因,这符合我国财政支出总量攀升的现状,而且10年内GDP对财政支出的贡献值达到80%。但是财政支出总量的作用并非十分显著。另外,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我们发现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业支出无因果关系,可能的原因是支农支出占GDP比重过小。经济建设支出对第二产业的正效应远高于第三产业,滞后期均为2-3年。科教文卫支出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效用均为正,但是对第三产业的滞后期远远小于第二产业,可能的原因是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资本的培养要求更高。最后行政管理支出仅在短期内更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