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蜂和昆虫病毒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生物防治剂,其对害虫的联合控制效应已广受关注。目前,寄生蜂对感染病毒的害虫的行为响应虽有不少报道,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寄生蜂如何改变这种行为响应未有案例证实,寄生蜂响应这种行为变化的机制更是知之甚少。鉴于此,本文以甜菜夜蛾、淡足侧沟茧蜂和核型多角体病毒为研究系统,观察了淡足侧沟茧蜂识别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甜菜夜蛾的行为,分析了淡足侧沟茧蜂的学习经历对其识别行为的影响,明确了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及其为害植物的趋性反应,并揭示了该蜂识别感病甜菜夜蛾的嗅觉机理,目的在于为认识寄生蜂和昆虫病毒联合控制甜菜夜蛾的效应及其机理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观察了不同温度(19、23、27、31和35℃)下寄生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浓度为5.33×107 OB/m L时,在饲育温度23℃以下时,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识别在饲毒后96h出现显著差异,而在27℃以上时,这种识别行为在饲毒后84h表现为显著差异,且寄生蜂识别行为的差异显著性随感毒浓度的增加而相对滞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寄生蜂识别寄主的搜索时间和触角敲打时间缩短、刺探次数和寄生率增大,且对健康寄主的首选攻击几率增强;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的识别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研究了寄生蜂学习经历对其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寄生蜂幼虫期学习经历中,繁育寄主为未感病幼虫的寄生蜂对未感毒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均在感毒后84h出现显著差异,而繁育寄主为感毒幼虫的寄生蜂,其识别效应的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h、72h、72h、72h、84h出现显著差异。寄生蜂成虫期学习经历中,在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过卵的寄生蜂对未感毒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分别在感毒后48h、24h、24h、24h、72h出现显著差异;而对感毒幼虫有学习经历的寄生蜂,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h、84h、72h、84h、84h出现显著差异。3、测试了寄生蜂对甜菜夜蛾幼虫及其为害植物的趋性反应。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虫体的选择在感毒后24~84h内无显著差异,但在感毒后96h出现了显著差异,寄生蜂优先选择健康甜菜夜蛾幼虫虫体。而对于甜菜夜蛾幼虫虫粪,寄生蜂在感毒后84h优先选择健康甜菜夜蛾幼虫的虫粪。寄生蜂不能区分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取食的蕹菜叶片。寄生蜂在感毒后84h优先选择“健康甜菜夜蛾幼虫虫体+健康甜菜夜蛾幼虫为害的蕹菜”复合体。4、克隆了寄生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Mp OBP8和Mp OBP10的全长c DNA,序列分析表明,Mp OBP8和Mp OBP10与中红侧沟茧蜂和毁侧沟茧蜂的部分OBP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而与其他目昆虫的OBP具有较低的序列一致性。组织表达分析表明,寄生蜂Mp OBP8和Mp OBP10主要在触角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并未检测到。综上所述,寄生蜂学习经历影响其识别寄主的能力,这暗示我们:在野外联合应用寄生蜂和昆虫病毒时,可以适当地调整寄生蜂的学习经历,以便增加寄生蜂和昆虫病毒联合控制夜蛾的效果。同时,温度是影响寄生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寄生蜂识别寄主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这可能预示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寄生蜂对寄主的行为响应可能会发生变化,寄生蜂和昆虫病毒联合控制夜蛾的能力可能会加强,进而可能会降低甜菜夜蛾种群危害成灾的几率。此外,本研究还说明,在田间喷施昆虫病毒后,寄生蜂与夜蛾、作物与夜蛾之间的化学通讯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夜蛾危害作物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