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概念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骨架支撑性作用。而核心科学概念则是科学概念中具有高度概括化及解释性的概念内容,在学科内容中具有一定的统摄功能。然而在倡导幼儿园课程低结构化的今天,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着诸如教育内容缺乏深度、低水平重复、缺乏年龄梯度等问题,这些都关涉到科学教育内容选择适宜性的问题。因此,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科学概念的探讨则成为了必要,而在科学概念中首当其中的便是对核心科学概念这一词的关注。教师对核心科学概念的了解与掌握,便于其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把控教育活动的过程;从概念这一主线出发,有针对性地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也能更好地对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各种内容做出价值判断。研究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核心科学概念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试图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物理科学领域着手、以大班幼儿为聚焦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展开研究: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领域中有哪些物理核心科学概念?二、大班幼儿在学习这些物理核心科学概念时存在什么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源自什么?三、针对大班幼儿学习这些核心科学概念存在的特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何种策略以促进幼儿对这些核心科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尽量减少其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理解的障碍?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即:①物理学科领域中本身的学科知识要求;②儿童在生活中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经常接触到的,在其发展水平范围内有可能进行学习的;③当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找寻、整理、分析、归纳,初步得出幼儿园物理科学教学领域中八个方面的核心科学概念:物质、运动和力、声音、光、温度和热、磁铁、电以及沉浮,以上这些上位的核心科学概念涵盖了一系列的次级基本科学概念或原理,并辅以具体事实性知识的说明、简单的活动示例及相应的核心技能。在本研究中,随机抽取了上海市不同区县的三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各12名,总计36名,通过情景访谈法,初步探查了36名幼儿在学习以上八个方面核心科学概念时存在的一些认知状况。研究发现,被抽取的36名大班幼儿在学习物质、运动和力、声音、光、温度和热、磁铁、电以及沉浮等核心科学概念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同时也表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特征:①对事物及现象的解释根植于自己的生活经验;②知觉导向与随机范畴主导科学学习过程;③抽象思维与泛灵化特点并存;④判断事物及现象标准不一,逻辑处于不稳定状态;⑤在解释事物及现象时受预设因果的限制。针对以上幼儿学习科学概念特征的产生原因,在本研究中也做了相应的阐述。最后,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针对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了解和尊重儿童的已有经验,把握教学对象;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引导儿童学习;给予儿童自主探究的空间,转变教学方式;创设心理化的学习环境,回归儿童生活;组织高质量的对话交流,引发认知冲突;延长学习周期,丰富概念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