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数词+般”的词汇化及语法化为个案,在历时考源和共时描写的基础上,分析“数词+名量词”短语词汇化及语法化的过程、动因以及机制,探讨这一结构的准入条件。第一章是绪论,一方面,对“数词+名量词”“数词+般”、词汇化、语法化作了概念界定,厘清词汇化及语法化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相关的既有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交代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叙述“数词+般”数量短语的基本类型。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数词+般”中,数词与“般”的组配情况。理论上所有的数词都能同“般”组配,但与实际的语料中的情况略有差异。第三章,将发生词汇化及语法化的“数词+般”分为“小数+般”和“大数+般”两种类型讨论,借助语料库对“数词+般”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进行历时描写,共时比较“万般”“千般”和“百般”在语义、句法和使用频率上的差异。第四章,从非范畴化理论的视角,探讨“数词+般”语义、句法功能演变的规律。从非范畴化的视角,描写“数词+般”语义和句法特征的发展变化,为“数词+般”词汇化及语法化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维度,研究发现,数量短语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实现了从“数量”到“度量”的转化。第五章,基于前文的研究,探讨“数词+名量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问题。在能发生词汇化的所有“数词+名量词”结构中,“数词”均为极性数词或者以极性数词为参照,“名量词”往往表示极大、极小意义或者数量核不定。“数词+名量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除了受到汉语韵律构词的限制、句法位置的变化等动因的影响,还与隐喻、组块化、主观化的机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