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活血化痰苗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右心功能、肺功能、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痰苗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提供新的途经,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诊断标准的住院及急诊留观患者(中医辨证为痰瘀阻肺型)共60例,随机分为2组:B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如:吸氧,选用相应抗生素,给予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剂,祛痰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水肿及右心功能失代偿情况给予强心利尿剂或扩血管药物,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A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同时服用活血化痰方(基础方)。按比例及组成制成的中药汤剂,原生药按传统方法炮制,现代工艺加工制成生药饮片,每剂净含量为55g,每日水煎去渣取汁200ml,分3次早中晚送服,共治疗14天。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疗效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记录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积分情况;另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DLCO(%);抽取桡动脉血测定PaO2、PaCO2、Sa02并行超声心动图右室Tei指数测定。疗程期间密切观察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注意有无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常规行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结果:
1.A组(即苗药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B组(即西药组),改善了肺心病发作期的症状及体征,中、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肺源性心脏病总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2.肺功能测定发现,A组、B组FEV1%、FEV1/FVC%、DLCO(%)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
3.动脉血气分析A、B组的SaO2、PO2、PCO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B组SaO2、PO2、PCO2用药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A、B组Tei指数相关变量ICT、IRT、ET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ICT、IRT用药后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ET用药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5.A、B两组Tei指数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与B组Tei指数用药后组间比较t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协方差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
6.两组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水平比较好转或无明显变化,说明两组药物相对安全。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通过活血化痰苗药的化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痰瘀阻肺型失代偿期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控制或改善急性发作期的病情;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提高了血PaO2水平,改善了缺氧;其在降低肺心病患者右室Tei指数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发作时心肺功能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少。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活血化痰苗药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从而减轻或阻断气道慢性炎症过程,降低AHR、肺动脉高压,继而改善右室射血分数、Tei指数,并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肺整体功能等多种机制和途径来共同实现的。综上所示活血化痰苗药方分别从治痰、祛瘀、活血、止咳、理肺、强心等多种作用机制入手纠正病人的心肺功能,对痰瘀阻肺型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而且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可与西药治疗发挥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