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自我”是二十世纪作家、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等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该时期西方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同样在作品中表现出自我问题的纠结。从意识到自我的失落,继而努力去探寻,到最后对真实自我不确定性的怀疑,反映出伍尔夫在自我问题上具有复杂的态度。第一章,分三部分来说明伍尔夫对自我于现实中失落的焦虑。首先,通过分析人物克拉丽萨,来说明自我总是徘徊在虚假的社会个性和丰富的内在自我之间,并承受着这份冲突所带来的不安与痛苦;其次,通过分析疯狂形象赛普蒂默斯,来说明自我失落走向两个极端,将导致自我的分裂;最后,结合女性主义思想,分析伍尔夫作品中表现出的父权体制下女性自我的失落。第二章,研究伍尔夫作品中对真实自我的探寻。一方面,伍尔夫通过人物对重要瞬间的感受来确定自我的存在感,肯定生命的真实状态;另一方面,她又觉得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共存,即两性共存的状态,才能避免偏狭,还原本真的自我。但这两方面的探寻终究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第三章,从伍尔夫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对宇宙神秘性的体验以及自我融入万物中去的宁静感受,来说明宇宙的神秘性决定了自我真实的神秘和不确定;另外,对语言的怀疑也贯彻于伍尔夫的重要作品,结合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的批判,指出伍尔夫意识到,语言无法真实指涉现实,真实自我当然也无法成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