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底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将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由原来的“四项”提升为“八项”,旨在更真实地反映资产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个初衷实现了吗?从近年来的会计实践来看,出现了诸如科龙电器、四川长虹、南方证券等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盈余管理的事件。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计提行为?上市公司在什么时间点有可能采用什么方法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盈余管理?作为审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能否揭示这种异常的计提行为?投资者能否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进行有效识别?这便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内容。首先,从行业环境、自身业绩与盈余管理动机三方面因素对微利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微利公司基于提升业绩动机会减少计提减值准备比率,但采取转回减值准备方法的可能性并不显著,而发生高层管理者变动及在下一年度亏损的微利公司在亏损年度会加大计提减值准备比率且更可能采取正向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同时,发现自身业绩因素与计提减值准备率呈负相关,但公司所在行业的盈利能力对其计提行为影响不显著。其次,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对先盈后亏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先盈后亏公司在亏损年度的计提减值准备率和正向计提减值准备的可能性显著大于盈利年度及连续两年盈利公司的后一年,但二者在资产质量水平比较上无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在亏损年度的异常计提行为更有可能是盈余管理动机所致,并非据实减值。同时,研究并未发现公司在盈利年度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再次,基于审计师的视角,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鉴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正向计提减值准备率越高以及在亏损年度,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越大,但在盈利年度没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发现,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转回减值准备率均值显著小于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注册会计师能有效识别公司的异常计提行为。最后,基于投资者的视角,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较计提前更高,但这种差异不显著(全样本除外);计提的减值准备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反映资产价值减损情况,不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非亏损公司除外);亏损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显著低于非亏损上市公司,但净资产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在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指标较会计盈余指标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作用更大,但非亏损公司与转回减值准备公司的情况则相反。此外,还发现投资者不能有效识别巨亏公司与通过转回减值准备方式盈利的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而对微利公司却能有效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