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人体胃肠激素、胃肠免疫物质和肠道菌群区系结构的影响,探讨运动强度与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寻找腹泻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异性,初步揭示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选取1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中强度和大强度运动组,依据V02max%分级控制运动负荷强度,采用六天跑台运动方式建立不同强度运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受试者血液胃肠激素(GAS、MTL)和免疫物质(SIgA、IL-2)变化规律;同时,采集受试者运动后的第一次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并以此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ERIC—PCR指纹图谱,比较不同强度状态下运动员指纹图谱多样性和相似性系数的变化,并选取其中的特征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
研究结果:1.不同强度运动对人体血液中胃肠激素的浓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等强度的适量运动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并增加胃肠运动功能,而持续大强度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胃肠内分泌功能紊乱;2.不同强度运动对人体胃肠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且运动强度越大对胃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越明显;3.运动员DNA图谱特征的主带基本一致,大约在500bp处,代表了他们共有的特征菌群,但不同个体之间的条带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DNA条带的数目、位置和亮度上;不同强度运动后运动员DNA指纹图谱的多样性下降,大强度运动后这种变化更明显。菌群的相似性系数值分布在0-0.7之间,大强度运动后的相似性指数更靠近y轴,表明运动强度越大微生物群落结构越不稳定;4.DNA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发现,部分质粒中所携带的1.2kb基因片段属于大肠杆菌(E.coli),还发现了两种新型菌群:Pseudomonas sp.ws15和Yersinia pestis CO92,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5.两例腹泻运动员肠道菌群DNA基因指纹图谱中的主条带1.2kb位置较正常运动员有明显改变,将其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基因库中的信息作对比没有发现与其有同源性的序列,可能是尚未发现的新菌群。
研究结论:不同强度运动对人体胃肠激素和胃肠免疫物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等强度的适量运动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并增强胃肠运动功能,而持续大强度的剧烈运动会引起胃肠免疫功能低下;运动强度与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呈负相关;运动应激引起人体肠道菌群区系结构改变,影响胃肠激素分泌和胃肠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诱发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的最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