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机理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geqin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路面离析引发多种早期破坏,不仅缩短沥青路面寿命,还直接降低交通运输的经济性和行车安全。沥青路面离析的主要形式就是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因此,对沥青路面级配离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研究,主要是对其产生的各个外部生产因素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没有研究沥青混合料自身的流动离析特性,因此,本文开展了通过沥青混合料流动离析性分析其级配离析的研究。   根据颗粒体流动理论,多元颗粒体中颗粒的流动性差异会引起颗粒偏析,而在生产阶段的高温沥青混合料具有明显颗粒特性,其离析就是颗粒在流动过程的偏析,因而确定通过颗粒流动性分析,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机理。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提出安息角指标,建立了安息角的测量试验方法,通过不同集料的安息角试验,研究了安息角随颗粒粒径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集料的安息角在某粒径处存在一个最大值,粒径小于此分界粒径的颗粒,随着粒径的减小,颗粒的安息角逐渐变小;粒径大于此分界粒径的颗粒,随着粒径的增大,颗粒的安息角也逐渐减小。这是由于颗粒的粒径和形态都对安息角有影响,颗粒的粒径越大安息角就越小;颗粒形状越接近球形、表面越光滑安息角就越小。采用灰关联分析法研究了集料的粒径和形态对其安息角的影响,发现对于大于分界粒径的颗粒,其形态差异较小,安息角主要由粒径大小决定;对于小于分界粒径的颗粒,其形态差异较大,安息角主要由颗粒形态决定。根据颗粒的粒径和形态指标建立了安息角的预测模型。   根据颗粒的安息角规律,分析了多元颗粒体的偏析机理,即粒径不同而安息角相近颗粒的流动干扰原理决定了多元颗粒体的偏析严重程度,这些颗粒的组成比例决定颗粒体的离析程度。根据多元颗粒体的偏析机理,建立了颗粒体离析试验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粒径连续分布模型后,提出以粒径分散系数差分析沥青混合料离析性的评价方法。采用该评价方法,可以避免易离析的沥青混合料进入生产。随后,在实际工程中验证了离析试验方法和沥青混合料离析性评价方法。其后,综合分析了离析对路面性能的影响,为了避免因路面离析造成水损害,提出了离析沥青混合料水损害试验方法,并且采用模糊综合决策手段,结合多项路面性能建立了评价离析沥青路面质量的方法。最后,开展了激光纹理构造仪检测路面级配离析的应用研究,确定了检测方法;分析了引发级配离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离析的建议。
其他文献
膜结构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膜结构设计中,找形分析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找形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索膜结构初始几何形状及合理的应力分布状态。膜结构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一种应用较广的传统的加固方法,目前针对这种加固方法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都是针对上部结构以及桥墩的,而对加大截面法加固桩体的研究甚少。加大截面法加固桩体
大跨度钢桥桥面铺装体系是由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组成。在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铺装层和层间等整个铺装结构疲劳开裂、车辙和脱层等早期病害非常普遍
空间钢结构具有几何尺寸大、杆件众多、结构形式复杂等特点,尤其是直接暴露于室外、屋面材料透光性强或处于施工期的空间钢结构,在强烈太阳辐射作用下结构将产生显著的非均匀温
管桩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由于施工机具、施工技术的限制,地质条件的变化,直桩可能成为偏斜管桩。目前对于偏斜管桩基础工作性状的研究还比较少,如何正确评价偏斜管桩的承载能
结构动力优化是当前工程结构优化领域的前沿性课题。在此类优化问题中,应用传统优化算法存在不少困难,而新型的智能微粒群优化算法(PSO)因其易于实施、适用性广的优点,更适合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