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政策在2013年被提出以来,政策的全面推行及实施已经开展了近五年的时间,在精准扶贫政策推行的这五年间,获得了良好的成绩。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既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精准扶贫是指通过科学的识别机制对具体贫困人口进行精确识别并针对个体分析致贫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政策在各地有序实施,取得了很多成果,也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涓滴理论、包容型与合作型、人力资本理论对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生成逻辑,同时以河南省上蔡县为案例,深入了解了河南省上蔡县精准扶贫的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多维贫困测量进行精准识别、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帮扶、多元主体合作帮扶、贫困对象、资金动态化管理、持续性精准考核等;调研中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了很多困境主要包括,精准扶贫在贫困户识别的技术方面的困境;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使用效率不高;农村劳动力外移给精准扶贫实施带来的困难;扶贫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导致精准扶贫机制难以实施;帮扶力量整合不利、贫困对象内生动力弱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现实困境,本文从精准识别方法、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后果、扶贫队伍能力不足、扶贫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进行原因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对精准扶贫的识别、监督和考核机制、资源的整合、扶贫主体以及精神扶贫等几个方面进行政策优化,加强农户的参与度及各行业与社会扶贫的力度,提高精准识别的精准度,加强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和精神扶贫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