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BEER模型的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作为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历来受到中外学者广泛关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量的增加,人民币汇率低估这一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其实际汇率是否已经接近均衡的理论水平有待考察。   本文采用行为均衡汇率(BEER)模型,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总结筛选了国外净资产、贸易开放程度、贸易条件以及政府支出这四个基本经济面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采用1994年第1季度到2012年第4季度的最新数据,对人民币均衡汇率以及汇率失衡状况做出实证分析。分析中主要采用了单位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协整检验等方法,最后分别得出当前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以及长期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   根据回归结果,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主要失调区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从1994年第1季度到1997年第3季度,人民币汇率处在一个高估的状态,但是高估的程度是逐渐递减的;第二,从1999年第3季度到2001年第4季度,人民币汇率呈现小幅度的低估,低估程度在1.1%到2.8%之间;第三,2008年第4季度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呈现出一种较为温和的高估状况,高估程度平均在2%左右。   本文测算出了我国短期的资本流动情况,其趋势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8年),在这一阶段,除了个别年份资本是少量的流入之外,各季度的国际资本都是净流出的,而且净流出额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二阶段(1999年-2004年),这一阶段我国国际资本状况持续改善,净流出额逐渐减小,并在2002年第4季度实现净流入;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2005年以后我国国际资本流入额激增而且波动程度也大大增加。然后,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与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短期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之间成负相关。   最后,结合各部分分析所得结论,本文分别从人民币汇率机制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政策建议以供政府当局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伴随中国股票市场整体规模的提升、市场层次的深化与市场参与主体的增长,股票市场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在日益深化,除了发挥融资功能以支持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外,股票市场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量以飞快速度持续增长,劳动力禀赋比较优势被认为是推动该增长的重要原因。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劳动力禀赋比较优势必将难以长期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