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体诗是南朝诗坛的突出现象,本文即以此为对象尝试进行研究。 在导言部分,作者试图通过对中古诗风演进轨迹的描述,揭示宫体诗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它的时代特点。本文认为,中古诗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宫体诗是第三个阶段的产物。宫体诗产生于齐梁,而齐梁是诗风新变的时期,宫体诗也是新变诗风的产物。 第一章探讨宫体诗的定义。作者认为对宫体诗的界定应该从题材与风格两方面入手。所谓宫体诗应是指流行于梁代后期(即萧纲入主东宫后)以迄初唐,以萧纲为代表,以轻艳为特征的新变体艳诗。 第二章探讨宫体诗产生的背景。指出偏安一隅、经济发达、奢靡成风和士庶关系的新变化是宫体诗产生的政治背景;思想意识的宽松、儒释道三家的冲撞对流和注重享乐的思想是宫体诗产生的思想背景;而具有阴柔化、精细化和世俗化特点、注重感官享受的审美风气则直接催生了宫体诗。 第三章探讨宫体诗学观。从理论形态而言,真正表现宫体诗核心观念的材料并不多。绝大部分的内容都同于一般的新变诗学观。本文分别从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功能论、地位论等方面作了论述。并集中力量剖析了“文章放荡”论,认为这个命题才是宫体诗的核心观念,是宫体诗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探讨宫体诗的渊源。作者认为宫体诗在成形中受到了咏物诗、乐府诗、文人艳诗和赋的影响,其中咏物诗对宫体诗的影响更为直接,是宫体诗的主源。 第五章,宫体特质论(上)。作者试图用观赏性的概念来把握宫体诗的特质。宫体诗有着明显的体物倾向,不仅那些写女性形貌体态的作品是体物的,就是那些写女性内心隐痛的作品也是取的体物写法。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对轻艳成因的分析,揭示宫体诗的玩赏倾向。指出轻艳风格主要是由特定的题材内容决定的。宫体诗内部也存在着蜕变的因子。宫体诗中一部分写女性悲哀的诗,诚然以展现为目的,但在展现的过程中,客体之情打动了作者,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了作者的共鸣。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抒情性和情感的厚度,态度也显得比较庄重。如果顺着这一个方向继续发展,就将在渐变中使宫体诗发生蜕变。 第六章,宫体特质论(下)。通过对宫体诗人物描写手法、宫体诗的体式、偶对、声律等方面的考察,指出宫体诗本质上是一种新变诗歌,它同其它新变体诗一起,促使诗歌走向唐诗。 第七章是对宫体诗价值的评估。宫体诗的思想倾向,具体表现为享乐倾向、男权意识和对女性一定程度的同情。从宫体诗的审美机制来看,宫体诗采取的是主客分立的观照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主客界限分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始终是冷静的、旁观的;同时在宫体诗的创作中审美又占着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欲望的转换和遮蔽,二是在创作动力中审美起着支配作用。宫体诗的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的淡化;二是个人风格的淡化;三是内容的肤浅。 第八章是对南朝宫体诗的分期。认为宫体诗的发展应分为萌芽期(齐永明元年——齐亡)、形成期(梁天监元年——中大通二年)、鼎盛期(中大通三年——梁亡)、和余波期(陈永定元年——陈亡)。 第九章着重考察《玉台新咏》与宫体诗的关系。考订《玉台新咏》的成书年代,通过对编辑体例的探讨,来寻绎编者的编纂动机,并进而疏理出隐含其间欲为宫体诗张目的思想。认为《玉台新咏》的编纂目的就是要通过构建一个艳诗系统,来为今之艳诗——宫体诗的存在制造依据。 第十章是对二十世纪宫体诗研究史的评述。指出宫体诗的研究有三个阶段:奠基时期(40年代)、艰难跋涉时期(建国以迄1 978年)和鼎盛时期(!978年迄上世纪末)。在鼎盛期内,呈现出成果增多、研究深入、领域扩大、方法多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