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平衡性与冲突也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二者之间的不平衡性更加明显;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的消除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2016年国务院等有关政府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南中,严格规范了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和发展发向,对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我国西部地区疆域面积广阔,人口稀少,民族众多;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严重;具有独特多元的文化圈,旅游业资源丰富;石油、煤炭、铁、镍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除四川和陕西地区,都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三次产业占比结构不合理,主要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生态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占比小,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阻力依然很大,因此,通过绿色金融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首先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绿色金融和区域经济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接着对绿色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我国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推动本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实证模型,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本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选取相关指标,运用2003—2017年我国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水平、鼓励帮扶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清洁化生产、积极调整三次产业占比使得产业结构的更加合理化,有助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最后再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证结果给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绿色金融来支持本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一些建议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相关文献综述、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主要为理论概述,包括绿色金融内涵、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内涵、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关系、相关理论(外部性、庇古税与科斯定理、库兹涅茨曲线)。第三章进行系统的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第四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是实证指标的选取标准,我国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测算、EPCI的测算、区域经济生态化水平的测算。其次为实证分析阶段,通过分析结果发现,绿色金融对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结合理论和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对策上的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