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引领大数据时代互联网规则发展以及应对其所带来的风险,欧洲首先判决承认了“被遗忘权”。各国立法者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在网络2.0时代重新制定互联网规则并有效保护其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提高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水平,有必要了解影响这个新兴权利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保护状况以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全面梳理了“被遗忘权”的来龙去脉,搜索研究当今各国“被遗忘权”法律保护的最新动态。欧盟作为“被遗忘权”的创造者,其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模式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但对于其“被遗忘权”的方案,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自“谷歌诉西班牙信息保护局案和冈萨雷斯案”后,国内也产生了很大反响。从学界探讨的“被遗忘权”本土化到中国司法实践第一案,再到最新《网络安全法》中的“删除权”的规定,无不展现国内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横跨两大法系,剖析各国“被遗忘权”的最新法律保护模式,寻找完善我国“被遗忘权”的最佳路径。文章第一部分,分析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并对此案争议进行批判性分析。原告任甲玉在百度搜素引擎中输入其姓名后在搜索结果中发现其以前工作信息相关的词条,并认为该搜索结果不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名誉,于是将百度公司告上法庭。原告声称百度公司侵犯其姓名权、名誉权以及一般人格权当中的“被遗忘权”。至此,“被遗忘权”引起学术和司法实务界的高度重视。第一章讨论了“被遗忘权”的定义,其发展至今的来龙去脉和权利构造。对于“被遗忘权”的定义,无论从学术界到司法实务界并无统一的看法。但其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内,从学者的构思到成文的法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自诞生以来,“被遗忘权”一直“话题不断”,言论自由、公众知情权和经济利益是反对者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也成为该权利发展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第二章,探讨大数据时代引入“被遗忘权”的必要性。在个人信息侵害日益严重的今天,制度层面的设计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显然成为一项重要原因。在过去的匿名化和模糊化保护规则和告知许可规则失灵的今天,“被遗忘权”在拥有自身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情况下应当被我们重视和使用。第三章,以比较法的视野探讨分析“被遗忘权”在当今各国的最新法律保护模式,涵盖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国家。大陆法系国家里,主要研究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俄罗斯《关于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保护》的法律草案、韩国《个人网络上传信息排除获取权指导方针》和日本最高裁判所的案件。英美法系方面,有美国的《橡皮擦法案》和《被遗忘权法案》的法律草案。此外,还涉及英国政府面对欧盟“被遗忘权”的立场文件;澳大利亚废除的“删除权”法律修改草案;印度首例“被遗忘权”法院决定。第四章梳理了“被遗忘权”在中国的法律实践并提出完善建议。首先、对中国“被遗忘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剖析新颁布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中对“被遗忘权”保护不到位的情况。最后,在对当今各国“被遗忘权”法律保护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我国“被遗忘权”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