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尿素的主要因素是,尿素在瘤胃微生物脲酶的作用下,水解产氨速度过快,超出了微生物利用氨的能力。在饲粮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脲酶活性,使其产氨与利用的速度同步,来提高反刍动物对尿素的利用。 本课题目由5个试验组成。 试验1脲酶抑制剂抑制尿素分解的体外模拟试验。以瘤胃液作为脲酶来源,通过不同梯度的脲酶抑制剂0、6×10-3、6×10-4、6×10-5、6×10-6、6×10-7、6×10-8mol/l对尿素分解产生的氨浓度的测定,确定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的最佳抑制剂梯度。 试验2脲酶抑制剂对羊瘤胃氨态氮NH3—N释放速度、pH值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安装永久瘘管的成年羊12只,分为4组,每组3只,分别饲喂脲酶抑制剂(UI)为0mg/kg、20mg/kg、40mg/kg、80mg/kg饲粮。试验预试期为7天,试验期为2天,试验期内分别于饲喂前及饲喂后2h、4h、6h、8h采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液pH值和氨态氮的动态变化。 试验3采用尼龙袋法测定不同梯度脲酶抑制剂对全混合饲粮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48小时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同于试验2的饲粮、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用尼龙袋法测定全混合饲粮中DM、NDF和ADF于瘤胃48小时的消失率。 试验4脲酶抑制剂对饲粮蛋白质代谢率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同试验2,饲粮为基础饲粮、基础饲粮+40mg/kg脲酶抑制剂、尿素饲粮、尿素饲粮+40mg/kg脲酶抑制剂。用常规的全收粪、尿法测定饲粮中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代谢率和NDF、ADF消化率。 试验5脲酶抑制剂下高尿素饲粮对幼羊生长的饲养效果。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3月龄特克赛尔(Texel)与东北半细毛羊杂交一代断奶公羔羊20只,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饲喂高尿素饲粮(占全混合饲粮的1%、1.5%、2%)+脲酶抑制剂和基础饲粮+脲酶抑制剂及基础饲粮。在40天试验期内,观察试羊的健康状况及饲料的适口性,统计饲料采食量及试羊的增重情况。 试验结果: 1.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当脲酶抑制剂(UI)的浓度为6×10-6mol/l时,对脲酶的抑制效果最佳,而过低或过高的UI对脲酶的抑制效果都下降。 2.体内试验结果显示,脲酶抑制剂可以显著地抑制瘤胃内氨的爆发式释放。当饲粮中添加20mg/kg、40mg/kg、80mg/kg脲酶抑制剂时,抑制率分别为45.5%、62.2%、44.0%,显著抑制氨的释放(p<0.05)。其中以40mg/kg最佳,抑制率为62.2%(p<0.01)。脲酶抑制剂并不影响瘤胃的pH值,表明它不是通过改变瘤胃液pH值来发挥其抑制作用的。 3.尼龙袋法是一种测定饲粮中养分于瘤胃消失率的方法,简便可行。本试验中,饲粮中干物质于瘤胃中48小时消失率,添加脲酶抑制剂20mg/kg组、40mg/kg组、80mg/kg组的消失率分别为62.68%、60.78%、57.07%,均高于对照组43.85%,差异显著(P<0.05),硕土学位论文 豚酶抑制剂在羊主产中应用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一20。g/kg组、40mg/kg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0<001)。饲粮中性洗涤纤维于瘤胃 48小时消失率,添加腺酶抑制剂20mthe组、40mthe组、80mghg组的消失率分别为41.82%、40.05%、36.44%高于对照组30.70%,差异极显著(Peq.of)。饲粮酸性洗涤纤维于瘤胃中48小时消失率,添加豚酶抑制剂20m咐组、40m内组、80m咐组的消失率分别为29.23%、26.26%、24.of%,皆高于对照组ZI.04o,但只有20Inth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饲粮中添加豚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纤维的降解率。 4.试验4表明饲粮中添加际酶抑制剂不能改变动物的氮平衡,但可以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 5·从生长试验中可以看出,在一定腺酶抑制剂浓度(40wig)下,提高饲粮中尿素的添加量不影响羊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