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行透明角膜切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98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高阶像差的测量、比较,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评价切口位置的稳定性,为临床选择非球面人工晶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拟行超声乳化手术的9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8眼),根据角膜屈光力陡峭轴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将上述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在180°(A组)、135°(B组)及90°(C组)做2.8mm透明角膜切口,完成超声乳化手术。
2、采用德国Oculus公司生产的Pentacam HD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对术眼角膜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3-6阶的像差测量。
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间手术前后各项角膜像差变化差值绝对值进行比较,对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再应用最小显著差法(least significantdifference,LSD)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80°透明角膜切口(A组)的X轴方向的慧差Z(3,1),球差Z(4,0)变化较135°、90°透明角膜切口(B、C组)小,但Y轴方向次阶三叶草Z(5,-3)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球差Z(4,0)的变化在180°透明角膜切口(A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透明角膜切口(B组)的变化较90°透明角膜切口(C组)略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慧差Z(3,1)的变化在180°透明角膜切口(A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透明角膜切口(B组)的变化较90°透明角膜切口(C组)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135°透明角膜切口(B组)的Y轴方向次阶散光Z(4,2)、X轴方向次阶慧差Z(5,1)、Y轴方向次阶四叶草Z(6,-4)、X轴方向次阶四叶草Z(6,4)较180°、90°透明角膜切口(A、C组)变化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80°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远期引起的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如球差Z(4,0)变化最小,视觉质量较好,是较理想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切口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