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生殖健康,多见于50岁以上的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已趋接近甚至超过宫颈癌。晚期由于疗效不佳,5年生存率很低。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细胞凋亡异常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另外大量证据表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转移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促凋亡基因Bax是1993年Oltvai等用Bcl-2基因蛋白产物Bcl-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沉淀等方法发现的一种蛋白质。许多因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伴有Bax表达升高,说明Bax高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多功能的血管生长因子,它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一种促血管生长的因子,在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Bax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判断其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指标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以诊断明确的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和刮宫术刮除标本52例为实验组,以因宫颈原位癌和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ax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分别为19.23%(10/52)与70.00%(14/2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子宫内膜癌中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在50岁以下年龄组与以上年龄组,分别为23.33%(7/30)和13.64%(3/2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分别为29.17%(7/24)和10.71%(3/28),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组织学分级G1-G2级和G3级,分别为40.00%(8/20)和6.25%(2/32),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分别为11.76%(4/34)和33.33%(6/18),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2、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分别为76.92%(40/52)与15%(3/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子宫内膜癌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在50岁以下年龄组与以上年龄组,分别为70.00%(21/30)和86.36%(19/2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分别为70.83%(17/24)和82.14%(23/28),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组织学分级G1-G2级和组织学分级G3级,分别为55%(11/20)和90.63(%29/32),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分别为94.12%(32/34)和44.44%(8/18),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3、子宫内膜癌中Bax与VEGF过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0.066,P>0.05)。结论:1、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表明Bax蛋白的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组织学分级G1-G2级组与G3级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显著(P<0.05),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2、VEGF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中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提示VEGF过表达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其可作为判定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组织学分级G1-G2级组与G3级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显著(P<0.05),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有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显著(P<0.05),提示VEGF蛋白可能是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