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扩张以及现代性的流行,资本逻辑与生产正成为学者关注城市空间扩张与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所谓全球化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新帝国主义实践的象征,而地方与空间正成为资本全球化逻辑与资本再生产的物化工具。以往关于资本逻辑与空间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宏观的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对于微观社会文化层面的地方意义与资本逻辑之间关系缺乏关注。本研究从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过渡到资本的“文化批判”,并结合目前广东滨海旅游地正在上演的新一轮资本财团主导的快速资本化浪潮,进行资本逻辑与地方重构之间关系的探讨。 正是立足于再开发的现实背景以及资本全球化与“文化批判”的理论背景,本研究以广东滨海旅游地——惠州巽寮湾为案例,在借鉴Relph(1976)提出的地方三维度框架(地方的自然环境、功能活动以及地方意义)基础上,从资本生产逻辑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资本在地方形态、地方活动和地方意义三个维度层面上对广东滨海旅游地的形塑逻辑与重构过程。研究发现: (1)在地方形态维度层面上,资本对滨海旅游地巽寮湾的地方形塑过程与逻辑遵循从“空间占有”到“空间规划”再到“空间生产”这样一个“资本空间化”的过程,亦即是资本的物质空间形塑过程。藉由资本空间化逻辑,地方形态正经历从传统小渔村到现代化度假区的重构;(2)在地方活动维度层面上,资本对滨海旅游地的形塑与重构是“资本地方化”的过程逻辑,即通过地方“经济旅游激励”、“社会配套完善”与“文化事项参与”的方式进行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攻与入侵,以实现背后“剥夺性开发”、“自我空间增值”与“地方性促销”的逻辑目的,这是资本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过程。藉由资本的地方化逻辑,地方活动发生从原本以农渔业活动为主到目前以旅游业为主的重构;(3)在地方意义维度层面上,资本对滨海旅游地的形塑与重构过程往往表现为“资本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即通过“地方形象建构”、“地方话语生产”重构地方形象与话语意义,实现地方空间符号化与空间霸权统治。资本的这一地方形象话语建构过程实质上是资本意识形态的空间移植与地方复制,是资本价值观念体系对地方意义的入侵与改签,亦即系资本的空间生产物化过程。藉由资本的意识形态化逻辑,基于原住民的地方意义正发生从“我者”的生活居住地方到“他者”的消费与生产空间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