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生与发展和纤溶系统功能减退有密切关系,故对AMI患者进行纤溶活性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动态观察了22例AMI患者发病3周内血浆t-PA、PAI活性的变化,分析这些改变与AMI病情、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本文还着重研究了蝮蛇抗栓酶(SVATE)对血浆t-PA、PAI活性的影响及其在AMI溶栓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AMI患者存在纤溶系统功能低下。(1).在发病第1天,血浆t-PA活性呈明显下降为0.87±0.50 IU/ml(X±SD),与正常值(1.77±0.94 IU/ml)相比P<0.001,尤以有并发症的AMI-A组为明显,为:0.74±0.34 IU/ml(P<0.001);病程第2、3天AMI组仍持续下降,AMI-A组第3天为最低0.65±0.38 IU/ml,直至第14天仍呈有意义的降低;而无并发症的AMI-B组t-PA活性下降不如A组幅度大,于第7天开始上升为1.50±0.99 IU/ml(P<0.05),第14天已达正常水平。但在整个观察的3周内,AMI组t-PA活性均低于正常值;(2)AMI发病头3天PAI活性明显升高,分别为:10.31±3.52 AU/ml、9.19±3.03 AU/ml、10.26±2.82 AU/ml,与正常值(7.35±3.00 AU/ml)相比P值均小于0.01,其中以AMI-A组为明显,第1、2、3天分别为:11.11±3.38 AU/ml、11.22±1.90 AU/ml、10.15±2.99 AU/ml(P值均<0.01),AMI-B组第3天升高较明显,为10.20±2.65 AU/ml(P<0.01)。从第7天起AMI-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2.t-PA、PAI活性的变化与AMI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关系。血浆t-PA、PAI活性的变化在有较严重并发症的ANI-A组较无并发症的AMI-B组明显。AMI组死亡5例中,临死前PAI活性都在较高水平为14.57±1.19 AU/ml,与正常值相比升高约2倍。个别死亡病例t-PA活性降至很低,有两例临死前分别为0.36 I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