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之是——李锐小说研究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李锐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淹没具有清醒的警惕和反思意识。李锐彻底的反思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文学写作的题材和形式,而且使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两两相对的对偶式互文关系,在一部小说或小说集完成之后,他会从相反的角度再次书写,其结果就是后一部小说成为前一部小说的续完和补充。李锐在《厚土》和《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这一对小说集中,呈现了乡土中国和中国农民在前现代和现代化中的双向煎熬。在《厚土》中,李锐背离了农村题材小说和田园诗小说的写作方式,把中国农民安置在非现代、去田园化的永恒时空和支配/服从的权力关系结构之中,运用“滴——滴”式叙事结构、重复叙述手法与限知视角,呈现了中国农民世代被捆缚的生存处境和复杂难言的内心体验。在《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中,李锐对后现代的“超文本拼贴”做了反转式运用,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民的伤痛、愤怒和希望。前现代不是中国农民的乐园,现代化也不能为他们提供美好的前景。在《无风之树》和《万里无云》这一对小说,李锐借鉴福克纳的多人第一称叙事方法,创造性地拆解了知识分子与民间大众之间的知识等级关系。李锐的“文革”叙事不是道德化的,也不是知青式的“拒绝忏悔”,而是从民间的愚昧和迷狂、知识分子的非反思性、“文革”意识形态的现代特征三个层面反思“文革”,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他对知识分子与民间复杂的观看、质疑、拒绝、收编、神化等关系的叙述,是对五四以来的隔膜主题的深化。在《旧址》和《银城故事》这一对小说中,李锐自觉背离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叙述模式,他通过时间设置拆解了进步历史观,以历史力量的多元化和频繁的视角转换表达了文化相对主义立场,以圈套和死亡、偶然性和不可知解构了“历史脚本”论。李锐的历史观介于批判历史哲学和叙述主义历史哲学之间,是一种中国式的悲伤意识。总之,李锐以自觉的中国作家的身份进行的小说写作,是他作为中国作家同第一世界的文化淹没进行的“生死搏斗”,也是他作为当代作家对前辈作家的写作模式的反思和疏离,是由他的全部独特性构成的迥异于其他作家的“不是之是”。
其他文献
<正>刚刚过去的这个八月,发生在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的爆炸事故牵动了全国上下无数人的心。事故共造成75人死亡、近200人受伤,大部分人烧伤面积超9
复合句是一种需要认真研究的语法现象,在句法研究领域里复合句的研究最为复杂,从复合句的定义到有无复合句,以及何种句子结构才能称为复合句等问题上学界均有不少分歧存在。
词汇教学是朝鲜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词汇教学内容较浅,而且几乎没有为了专门的词汇教育而进行的针对现有教科书全部词汇的调查研究。以往的词汇研究局限于阐明选
在自然语言理解中汉语的歧义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歧义的存在对语义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名词性短语的歧义格式,它们通过名词间并列和偏正的耦合关系生成语法歧义结构
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社交既拓展了他的交往空间和社交行为,同样,也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
在钢结构中施加预应力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增大结构的刚度,达到节约材料、降低造价的目的。近年来,预应力钢结构研究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预应力钢桁架、拉杆、压杆等方面,
隐喻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其产生和理解都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形式和策略的选择。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工作机制。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能
语境对话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向受语义学家、语用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的关注。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
蒙语授课教学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进一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教育是当务之急。在党的十七大里明确的提出了鼓励地
河北省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与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水资源危机已成为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水”从定位于农业的命脉,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