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形式下,依托学校,借助社会,建立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青少年跆拳道项目健康发展,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因此,为了给众多热爱跆拳道的青少年提供一个比赛平台,自2005年开始举办了中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锦标赛的建立不仅对推动我国校园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向全国各大高校输送了一批一又批的体育人才。为了推动跆拳道项目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普及联赛比赛,培养更多优秀的跆拳道人才,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推出了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中学生跆拳道联赛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竞赛制度方面。本论文以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的赛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我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赛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我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赛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为我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跆拳道联赛的举办带动了我国跆拳道项目的发展,使更多的中学生加入到跆拳道队伍当中来,为我国中学生跆拳道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中学生跆拳道联赛地域分布较广,且分布不均,西部地区跆拳道项目发展缓慢,南部发展优于北部,东部发展优于西部。3.联赛的比赛时间安排相对合理,分站赛时间密度安排较为紧凑,不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同时加大了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工作量。4.竞赛规则的修改考虑到中学生参赛群体的特殊性,但规则修改过于频繁,个别条款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5.参赛运动员在校训练时间长,训练次数多,对学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学训矛盾”突出。6.参赛教练员队伍呈年轻化态势,执教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裁判员执裁水平能够胜任比赛的要求,但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比例较小。7.严格审查参赛运动员的资格,有利于运动员公平竞赛,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