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witter的一句“what are you doing?”开启了140字表达的微博时代。微博以其小巧、便捷、开放、互动的特质,在众多互联网产品应用中异军突起,博得众多网友的喜爱和推崇。2010年开启了中国微博客元年,至此,仅仅两年时间,在我国大陆地区,便已有超过3亿的网友在使用微博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微博是WEB2.0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集手机短信、BBS论坛、博客空间和IM即时软件诸多优势功能于一身,并延伸出诸如“@”、“话题榜”、“转发”等诸多特有功能,从而使人们在网络空间重点的表达变的更加自由,看起来微博很类似于古希腊的广场讨论——公开、透明、自由,微博能够快速针对现实热点问题形成舆论焦点,从而影响现实,看起来这似乎很契合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理想中的公共领域范型。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假定中国大陆区域同样存在哈贝马斯式的公共领域,回答了以下核心问题:哈贝马斯的理想公共领域范型,是否适用于微博这种“140”字的碎片化表达模式?如果适用,这样一个虚拟空间所构建出的公共领域是否真正有效,它是否代表和实现了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理想话语环境?在这个匿名化、去阶级化、去角色化的沟通领域中,外在的权力关系是否可以移植到微博空间,在这个去权力化的沟通媒介上,人们所构建的民主空间的意义如何?经过研究和论证后,本文认为,微博的空间表达模式使普通人拥有了“公共话语表达平台”,普通公民开始掌握话语权;公共领域私人化与私人领域公共化趋势正在逐渐消解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虚拟的话语空间变的越来越透明,这极大的激发了普通公民参与公共性议题讨论的热情,再加上网络引入中国后已有十几年,网民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参与虚拟互联网空间的讨论正在走向理性。随着一批诸如“微博打拐”、“工业明胶”、“郭美美事件”等微博事件的出现,微博“民间舆论中心”的地位变的越来越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微博的出现,使得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变的更有活力,网络舆论也更加趋于理性,从而拓宽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渠道,极大的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自由与民主,微博在国内的风行促进了我国大陆趋于公共领域的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国内微博在推动大陆公共领域发展的同时,本文也看到了它的负面影响,比如由于信息把关人权力的弱化,微博空间中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和没有价值的无用信息,在网民信息鉴定素养仍然不高的今日中国,这严重干扰着人们的视听;“网络暴力”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国内微博的“精英主导”运营模式,使微博空间的议程设置缺乏真正的公共讨论精神;来自政治权力和商业利益的干扰,使微博空间的讨论难以达到真正的开放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