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体系中的份量与日俱增,在工业制成品总量、工业品出口量等指标上居于世界前列。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巨大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者是如何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等课题有着广泛的讨论。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现实,在肯定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基础上,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标准,如何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文献综述分散在每一章中,并且为各章节的内容服务。在论文第二章中,在对国内外有关世界制造中心标准进行总结之后,作者结合日本等世界制造中心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制造中心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现状与该标准相比存在的差距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我国制造业在诸如整体规模、产业和企业领先度、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差距。根据我国制造业目前还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发展战略,即由“低成本优势”型世界制造中心到“二元”型世界制造中心,进而发展成为“技术创新型”世界制造中心。 在决定我国制造业是否能够按照既定路线进发的影响因素中首要的外部因素即为FDI。根据本文第三章的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于我国制造业的过程中,就其自身而言经历了由最初的小规模试探性投资到现在的全面的大规模投资;就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而言,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分析,FDI的增长与我国工业制成品等的出口总量的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技术转移促进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FDI在带来我国制造业总量增长的同时,对我国制造业整体技术能力和品牌培育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完全理性的市场行为主体,FDI的行为是基于其全球战略布局和公司发展规划,它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而非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技术专业和品牌战略。这就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了量和质的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在论文的第四章就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对外商直接投资发挥重要影响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上,通过博弈分析推出针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应该采取的外资政策取向,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