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被奉为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译者和学者参与到狄金森诗歌的译介工作中,其中江枫出版了第一个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而蒲隆出版了狄金森诗歌全译本,两者的译本在狄金森诗歌翻译界都具有重要地位,但江枫译文显然更受读者欢迎。两者的译本的特征有何异同?为何江枫的译本更获读者肯定?这两个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拟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个译本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并探究江枫译文更受欢迎的原因。研究对象是2008年出版的江枫译本《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217首译诗,以及2014年出版的蒲隆译本中对应的217首译诗。基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并结合诗歌文体在形式上的突出特征,本文拟从语相标记、音系标记、词语标记、语法标记四个层面对两个译本的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正文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并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对狄金森诗歌译介情况以及译本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第三章基于风格标记理论,提炼出适用于定量研究的若干个风格标记,包括语相标记、音系标记、词语标记、语法标记,另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程。第四章用定量的方法从四个层面对江枫译文和蒲隆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在语相标记层面,无论是分节、分行还是标点符号,蒲隆译本的改动较少,与原文的对应性较高,更忠实于原文结构;在音系标记层面,对于具有明显格律特征的四行诗节,蒲隆译诗复现其格律特征的程度更高;在词语标记层面,江枫译本的字数和词数较少,体现了其译本相对简洁凝练的特征,具体而言江枫译文更少使用四字词,选择性省略一些数量词,但其译本中语气词和叹词出现的频次较高,译诗感情充沛;在语法标记层面,蒲隆译文中有更多的功能词,如介词、连词、代词,译文略显机械笨拙,而江枫译文则充分利用汉语意合的特点,省略了部分功能词的翻译。第五章总结了两个译本的风格特点:蒲隆译诗在语相标记和音系标记上与原诗有更高的对应性;江枫译诗整体而言更具有简洁性。基于两者译本风格特点,笔者进一步探究江枫译文更受欢迎的原因,认为译诗对原诗结构或音韵上的忠实再现并不足以成为吸引读者的主要因素,江枫译文因其简洁性更受读者青睐,其译文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更符合中国读者对诗歌特点的期待。同时,该章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用理性的数据对感性的文学作注解必会有所争议,更何况诗歌,但对于翻译研究,尤其是译本风格对比研究,我们不防尝试一种更理性化的手段。这不仅是对感性阅读体验认知的一种验证,也能提示译者怎样的译文才更能被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