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流控系统内微液滴分裂过程模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兴的数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芯片,主要利用介电润湿效应(Electrowetting of Dielectric, EWOD)操控液滴运动并完成各项操作,该技术凭借其清洁节能、样品消耗少等独特优点,在近十年来迅速成为生化、医学及能源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宏观流体和微观流体的流动特性不同,微尺度下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微液滴的运动过程内在机理尚不明确,微液滴运动过程的稳定性和生成的子液滴体积可控精确度,成为现阶段国内外数字微流控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液滴在微尺度下运动速度极快,表面几何变形复杂,仅凭实验手段无法完整、准确地展示液滴分裂全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对微液滴分裂和生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研究。
  首先,本文介绍了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理论。对微尺度下流动过程影响较大的几个无量纲数作了概念回顾,同时概括了介电润湿效应理论基础,对本文采用的封闭式双板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液滴过程原理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影响液滴运动过程的接触角饱和、接触角滞后及粘性力的影响作了分析。
  其次,本文简要阐述了用于本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对不同电极结构的EWOD芯片上微液滴分裂过程搭建的仿真模型。本文对N-S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求解,并用两步投影法将N-S方程分成两步求解。关于液滴自由界面追踪方法,本文采用CLSVOF法,既保证了界面曲率计算准确性还保证了质量守恒。本文采用CSF法对表面张力完成建模。本文基于Hele-Shawcell模型,将三维流动模型转化为二维流动模型,并基于Couette流动模型简化了粘性力计算工作,此外还将接触角滞后效应嵌入模型中。
  最后,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电极结构的EWOD芯片驱动微液滴分裂及生成子液滴的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对普通方形电极驱动微液滴分裂过程研究中,本文归纳了液滴三种分裂模式:卫星液滴、常规分裂、分裂失效,并完成了较为全面的参数研究,拟合出一种新的无量纲参数??,用于准确地表征液滴分裂模式和微液滴流体动力学特性。本文基于参考文献对三种特殊电极驱动液滴分裂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可在不同参数组合条件下生成体积可控的微小液滴。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条状电极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电极生成的微小液滴体积误差更小、精确度更高。本文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仿真三种研究路径相结合,重点基于仿真方法对EWOD数字微流控芯片驱动液滴运动、分裂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DMF芯片结构优化和参数设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是有效降低碳烟排放的技术手段,其中沉积的碳烟需定期氧化清除以再生DPF,故DPF再生的关键在于碳烟氧化。碳烟含氧官能团对其氧化活性有重要影响,现研究多基于XPS等光谱测量方法仅定性分析了部分官能团与碳烟氧化的关联,难以准确评估不同官能团对碳烟氧化的作用。本文通过Boehm滴定法对含氧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更加深入地探究了不
学位
正癸烷是重要的柴油表征燃料,而正丁醇是一种十分有应用前景的生物燃料,研究正癸烷掺混正丁醇的碳烟生成特性,能够为实现柴油掺混生物燃料清洁燃烧提供重要的研究参考。目前内燃机替代燃料燃烧的研究领域中,碳烟生成特性的相关研究问题主要在于碳烟生成过程的测量手段不够丰富,碳烟前驱物PAHs成长至初级碳烟颗粒过程不明。因而,本文在同轴层流扩散火焰中,对正癸烷掺混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烟及其前驱物PAHs生
学位
正戊醇和柴油的理化性质相近,可与柴油以任意比例互混,因其具有更高的汽化潜热和含氧量能够改善柴油机排放,且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和葡萄糖合成等生物途径生产以实现可持续利用,被誉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柴油替代燃料之一。因此对正戊醇-柴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其燃烧特性及规律,对于推动正戊醇-柴油投入实际应用,进而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静态环境单液滴试验装置基础之上,
学位
探索节能减排途径和寻找替代燃料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汽化潜热大、辛烷值高、含氧量大、层流火焰速度快、稀燃极限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内燃机燃料。为在当前点燃式发动机上灵活高效使用,利用甲醇进气道喷射和汽油缸内喷射(MPI+GDI)相结合的复合喷射系统,实现不同甲醇替代比和不同燃烧方式的灵活调节。本文基于一台缸内直喷光学发动机,加装进气道喷醇系统后,进行了喷雾和缸压试验验证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重大挑战,急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能源革命和转型。“纳米流体”作为强化传热技术中的换热工质,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深入研究纳米流体流动传热机理对科技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和转型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已有很多学者针对纳米流体的性能提升进行了许多实验与数值研究,总体来看,依旧有以下不足,实验研究时面临纳米流体的尺度微小、制备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等困难,已有的数值模拟较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探索汽、柴油的替代燃料已成为内燃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甲醇是一种辛烷值高、含氧量大、稀燃极限宽、且提取工艺成熟的燃料,但因其物化性质与传统燃料差别较大,目前将甲醇用于发动机仍存在汽化潜热大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采用了非线性大涡模拟方法,对甲醇蒸发喷雾进行了模拟验证及相关模型参数的探讨,搭建了甲醇缸内喷射的发动机模拟平台。  因缸内直喷发动机燃料喷射环境温
学位
随着各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军用设备燃料后勤保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问题逐渐被各国所重视。目前,航空煤油和轻质柴油因其闪点高、运输和储存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在战场上被广泛使用。为了简化燃料后勤保障体系,“战场燃料单一化”即所有的动力装备都必须能使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方面,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航空煤油在高环境温度、高喷射压力工况下的
学位
RCCI(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燃烧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模式具有着高燃烧效率,低排放的特点。但是其在中高负荷容易出现过高的压力升高率以及敲缸现象,因此需要引入EGR来缓解这种现象。本文基于激波管实验研究了EGR中的氧气、未完全氧化产物(Incomplete oxidation products, IOP)以及单一组分对于乙醇/正庚烷
学位
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内燃机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能够降低活塞环-缸套运动副的摩擦损失、减少磨损;同时还能够缓解P、S等元素造成的污染,相比于传统添加剂有着诸多优点。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开展纳米添加剂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学特性影响机理研究。  本文首先以油酸作为分散剂,采用磁力搅拌和超声震荡相结合的分散
稀薄燃烧和高压缩比技术具有很大的提高热效率潜力,但这些技术会在缸内形成混合气稀薄、高压的环境,特别是在点燃式内燃机方面,稀薄混合气容易出现点火困难,早期燃烧不稳定等问题。相关研究者借鉴等离子体助燃和电场助燃理论,提出微波辅助点火燃烧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点火时羟基等自由基的浓度,明显改善点火性能。但是研究发现,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微波助燃的效果越来越差,而内燃机的缸内燃烧往往处于高压环境,这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