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发展至晚明(隆庆至万历),达到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事业的最后高峰。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政治、人文精英阶层,是书院教育制度培育的主要群体。在晚明动荡的历史时期,朝政腐败,文教颓坏,而书院却在全国范围内大盛,包括东林书院,关中书院,江右、徽州地区的书院,以及首善书院等等。以上书院不仅为晚明动荡时期的士人提供了安静的生存空间,更深刻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人生理想等,最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发展至晚明(隆庆至万历),达到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事业的最后高峰。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政治、人文精英阶层,是书院教育制度培育的主要群体。在晚明动荡的历史时期,朝政腐败,文教颓坏,而书院却在全国范围内大盛,包括东林书院,关中书院,江右、徽州地区的书院,以及首善书院等等。以上书院不仅为晚明动荡时期的士人提供了安静的生存空间,更深刻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人生理想等,最终培育了独具晚明时代特色的士人精神。明代是文化专制主义高度发达的时期。明前期,统治者集中精力兴办官学教育,网罗天下士人。这时,以阐扬不同学术宗旨、推崇相互论辩学理的书院,整体呈现一片凋敝状态。至明中后期,伴随着政教的逐渐衰落,以及心学的发展变衍,当时士人渐渐陷入了不尚读书、不务博涉,癫狂恣意、自我放逐的状态。在此背景下,顾宪成、高攀龙、冯从吾等思想家们挺身而出,各竭其力,重振书院。他们不仅从理论上为晚明书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更以毕生精力践行推进复兴晚明书院的实践活动。通过他们的努力,明代书院在隆庆至万历年间臻于大盛,扶正了晚明士人的精神气质。大致而言,晚明书院“觅人文师地”、“择自然圣地”而建的选址原则,以及书院内部灵活的建筑布局安排,陶冶了晚明士人崇礼克己、正心修身,隐修避匿、守其至性,贵和尚中、崇实去浮的精神;晚明书院规整的讲会活动,催生了晚明士人继续学脉、重整道德,乐群协作、宽容共进,忧国忧时、务在实事的精神;以及在晚明时期,皇权与书院以及士人之间的种种激烈对抗,彰显了晚明士人的刚烈正气和殉道精神。此外,晚明士人精神余韵的绵延,又对后来的“复社”、“几社”等社团,以及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等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当前,执法司法实践中存在三对矛盾,即部分刑事案件办理效果与公众对公平正义新需求的错位,检法刑事案件数量增长与司法资源有限性的矛盾,以及犯罪黑数现象与公安受案立案制度改革要求的背离。侦查分流机制正是在解决上述三对矛盾的尝试与探索中诞生的产物,其已然确立于我国刑事诉讼中,但在实践运行中,该机制暴露出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其效能的充分发挥。加之目前学界和实务界对该机制的理解存在深度浅、系
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一节中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通过探索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探寻适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教育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从而为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由微波腔和人工原子组成的电路QED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量子信息处理方面,电路QED被认为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另外,量子纠缠态是检验量子力学与局域隐变量理论之间关系的基础,而且在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处理方面也有实际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纠缠态的制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另一方面,对多量子比特纠缠态的研究也做了很多工作。比较典型的量子纠缠态是GHZ态和W态。本文的重点就是在电路QED中利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但环保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非法捕捞行为逐渐引起社会关注,非法捕捞水产行为的法律调整也经历从《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再到《刑法》的过程。近几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被提上日程。现有的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这一罪名是在1979年刑法中创制并与1997年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特点,把握发展大势,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同时,他还不断就红色基因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新时代将传承红色基因上升到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和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因此,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全面梳理、研究红色基因传承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记忆符号,它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之旅。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保护、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是当代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融合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衍生开发与传播持续升温。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开发与传播,使得传统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并形成新的美学创新与表达。本